第一百六十二章分歧 (第2/3页)
朱棣有一种神秘感之时,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心中也早早将他提高到了一个可怕敌人的层次。
曾经那个看似憨厚的软弱皇太孙,在先帝驾崩之后一个月,突然做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天之举,让昔日对他不屑一顾的燕王在短短时间内对他刮目相看。
“难道他的软弱是父皇在世时故意披上的表演给父皇和自己看的伪装,好迷惑父皇和自己。”北平燕王府中,一个身材伟岸的中年男子双手负背,抬头仰望着湛蓝的天空,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
这是一直隐藏在朱棣心中不为人知晓的巨大疑问。他很想亲自开口向当今皇帝问问,但却始终没那个勇气赴京。他害怕自己一旦进了京,就再也回不来了。
若是以往,他自是不会有这种想法,或者说,如果不是当今皇帝在先帝驾崩之后,突然表现出行事凌厉,杀伐果断的气势,他还真没把自己的侄儿皇帝放在眼里,更别说只是一个看似龙潭虎穴实则与自己来去自如的自家后院没什么区别的京城了。
可是每次只要他一想到这个问题,他就有种胆战心惊的感觉。一个人能够戴着一张虚伪的面具和外皮隐忍十几载而不被任何人看破,这需要怎样的心机和韧性才能办到?尤其是十几年前,朱允炆只不过是一个小屁孩而已。
虽然他并不真的相信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屁孩能有这么大的能耐,但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却由不得他不去相信。
而如果这个是事实,皇太孙朱允炆为什么要这么做,朱棣心中却是能够明白的。因为朱元璋太厉害了,无论是太子还是其他藩王,只要朱元璋还在世一日,所有人都必须乖乖的活在他的阴影下。
只说一生最为悲剧的太子朱标,虽然早早就被立为了太子,但直到他四十多岁瞢世,他依旧还只是个太子而已,连皇位的影子都看不见,一生可说是郁郁不得志。就连自认英明不凡的朱棣在太子标瞢世之后依旧不得不乖乖收起自己觊觎皇位的不臣之心。
用朱棣的话说,活在朱元璋的阴影下,实在太痛苦了。
所以如果以前那个一点都不中用的皇太孙真的是当今皇帝故意伪装隐藏的面具,朱棣也宁愿去相信,而不是怀疑。因为一个人想要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是一件不合理也不可能的事情。
“明天就是登基之日了,皇帝当该收到我的贺信了吧。”朱棣在心中默默的说道。
“怎么了?还在担心炽儿和煦儿吗?”一个端庄高贵的妇人从内堂中走出,看着眉头紧锁的朱棣,轻声问道。
“恩。”朱棣回头望了爱妻一眼,毫不隐瞒的点头道。
“放心吧。哥哥会照顾他们的。”夫人徐氏轻轻揽住朱棣的腰间,好言安慰道。只是她眉头上的一抹哀愁却表明她心里其实也一直在担心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虽说她只是个妇道人家,但朱棣所做的和要做的事,她却是知道的。所以她很害怕,一旦皇帝知晓了丈夫的野心,不知皇帝会如何对付她的两个儿子。
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徐氏很想劝阻自己的相公朱棣,让他放弃他的野心和**。但她却从未开口劝过,只因夫妻数十年,她知道朱棣向来是一旦下定了决心要做某件事,天下就再无一人能够改变他的主意。况且这件事关全家身家性命的大事也早已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正因如此,她把自己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向来最疼她的哥哥魏国公徐辉租的身上。只可惜,她怎么也想不到,她那个亲爱的哥哥如今早已成了新皇准备要对付她们一家老小的坚定力量。
“放心吧,万事还有本王呢,本王一定会把煦儿和炽儿完好无损带回来的。”朱棣双目之中陡然射出一道精光,全身上下暴出一片惊人的霸气和恐怖的煞气,意气风发的说道。
他如今是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夺走新皇即将坐上的皇帝宝座,但只把自己两个孩子平安弄回北平的信心还是有的。
“恩。”徐氏默默点头,却不再说话。
“君父之忧,乃臣等之过,还请陛下恕罪。”众人沉默一番之后,翰林侍讲方孝孺终于开口道,“微臣以为,不若让魏国公带着世子进京看望王妃,然后命北平都指挥使暗中派兵封锁京城九门,最后将燕王府上下一举拿下,押解进京,如此一来,便可将燕王之危消除于无形之中。”翰林学士黄子澄想了好一会儿,才朗声说道。
“此举大为不妥。”徐辉祖第一个就摇头否决了黄子澄的提议,“燕王战功无数,边疆军士莫不对其敬畏有加,威名赫赫。若是真如黄大人所言,突然毫无征兆的将其拿下,虽解决了后患,却定然无法给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