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阿拉伯数字和珠算 (第3/3页)
一大摞奏本时,李长皿助泽决定,率先推广阿拉伯数字。
至于阿拉伯数字的一系列规则,与后世完全相同,只不过省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所谓的阿拉伯数字真实涵义所在的之类的东西。别以为阿拉破数字就只是简简单单的符号,它所代表着的意义绝对乎大明数千万亿兆黎民苍生的想象。而这是不分什么东方西方,崇洋媚外等等之类没头没尾的话。
在李修远认为,让目前的大明普及文化,使百姓们都识字,显然是痴人说梦,但如果只是推广阿拉伯数字的话,仅仅只是一些数字符号而已,既简单好记又快便捷,推广普及起来的话,范围铁定要比汉字数字广的多的多。
不过在明代之前,人们有一种相当独特的计算方法,名曰筹算:它是利用早已刻有数字的竹片,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计算方式,约开始于春秋时期,可谓历史久远。如今虽然珠算还远远尚未普及,但元末之时民间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珠算,从而异军突起,总算在筹算这块统治了华夏九州一千多年的大蛋糕上有了一席之地,但固执而传统的士大夫之流却仍然在使用繁琐又低效率的筹算。
所以李修远目前要做的就是,先把与阿拉伯数字有关的人和事全部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先从朝廷在京的大小九卿十八大衙门和国子监以及皇宫开始试用,并搜集一定的相关数据。同
时李修远还打算将珠算的鼎盛时期先提前百年,将代表着中华数千年来数学伟大成就的各种算书从民间搜集到皇宫里,然后再印行刊本,大量分到民间去,弥补这数十年来大明在数学领域上的空白。并且他还得从自己脑子里的脑二号数据资料库中拨索出一系列与珠算有关的资料,然后全部从脑袋瓜里抄录出来,把眼下大明已经失传或残缺的算书著作重新完整的补上,若是时间允许,李修远甚至完全有可能会把后世更加高深的数学问题编著成书,成为古往今来又一个平地崛起的级天才数学家。当然了,这等虚有其名的头衔对他来说完全没任何吸引力。
倒是有一点让李修远引起了注意,历史上大明之所以会渐渐颍废了《算经十书》和宋元算书,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珠算的大力崛起和展,以及鼎盛。因为使再珠算盘的话,很多高深的数学知识根本无法用珠算盘来计算,同时也为了使珠算盘更加简单易懂和为人们所接受,一些数学家就将珠算的教育范本的要求降低,使人们在渐渐更加容易掌握基础珠算时,却也丢失了极为重要的东西。
珠算盘这种便于使用、便于携带,其算法程序化和口诀化了的简便计算工具,拥有着属于它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因而珠算盘一旦展流星,筹算和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天元术、四元术、高次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等宋元算学所取得的重重成就便进一步被人们所遗忘和衰废。哪怕就算是风行一时的由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中也引用开方作法本源,却也不知道该怎么用。
虽说珠算盘取代筹算是历史的必然,但珠算盘却也迟早要被其它更加先进的方法所取代,像天元术、四元术等这些数值解法虽然暂时无法用珠算来计算,但却不代表它们一定要消失泯灭在历史展的长河中,至少它代表着曾经的辉煌小是人类展留下的遗产和瑰宝。
微学,阿拉伯数字,珠算盘,筹算”独自一人坐在东暖阁中的李修远在纸上重重的写下了四个名次,双眼紧闭,眉头紧锁,显然已陷入深度的沉思当中。
既要推广普及新的方法,又不能让先人的心血消失,李修远需要时间去考虑究竟该如何处理。
按照李修远目前想出的最佳办法,就是初级入门的珠算继续在民间大力普及,但在朝廷整理的官方著作中,将一些暂时不需要的古老方法先保留着,或在专家人士手中继续传承下去。如此一来,双管齐下,倒的确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走上历史令人遗憾的老路。
如今已是十二月中旬,李修远想要在洪武三十一年年末把数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实施下去显然是不可能的,起码他还没把脑中的资料抄录出来,根本无法进行推广普及,按照目前的进度,必然唯有等到来年才有可能完成此项工程任务。
“那就把这当作是联正式登基后送给大明王朝千千万万苍生的新年礼物吧。”李修远眉头渐渐舒展,喃喃自语道。他不知道自己即将要推出的这个计划到真正施行起来时难度有多大,但他现今已开始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