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宫廷家宴 (第3/3页)
们不可。咦,太皇太妃呢,怎么没见着人影?”李修远领说道,尔后觉人好像少了一个,不由诧异的问道,心里竟莫名的有些空落落的。
“大长公主弄脏了衣裳,太皇太妃带着大长公主更衣去了,稍后就到。”皇后忙接过话头答道。
“哦,那咱们先入席吧。传膳。”李修远点点头,不再多问,转而对昌盛说道。他心里头其实很关心张美人的情况,但眼下不适合,只得作罢。
“她没事。”就在众人鱼贯进入东暖阁之时,余月滢跟在李修远身侧,轻声说道。
“呃”嗯。谢谢。”李修远闻言,先是愣了愣,尔后才明白余月滢的意思,老脸不禁微微红了一下,感激的说道。
由于是家宴,辈分有别,按照朱元璋的家人礼,太皇太妃坐于主位,太后坐于左,皇后次之,皇帝与余月滢则依次坐于右,靳殷馨因为皇帝特许,得以坐在席末。如此一来,九五至尊的皇帝倒成了此次家宴的第三号人物。当众人依次入席之后,一身隆装打扮的太皇太妃终于携带着青儿姗姗来迟。不过她一见宴席的主次位竟是让自己做主位,顿时吓了一条。虽说她是先帝遗孀,乃在场诸人中辈分最高之人。但在她心里却是一直把自己当成是皇室辈分最末的一个。
二帝后、仕宦贵戚的年节娱乐
明代宫中帝后与仕宦贵戚的年节娱乐文化活动,虽没有民间年节娱乐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但因为他们是统治阶级,是特权阶层,所以,他们的娱乐游艺活动,除承继传统活动外,还融进了许多宗教、迷信色彩。在竞技方面,更带有不少为政治服务的强权特色。当然。在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也吸收了民间年节游艺娱乐活动的不少东西,但却不及民间年节活动的生动、活泼。
据《明宫史》记载,元旦期间,宫内有烧香、放纸炮与跌千金的娱乐活动。所谓跌千金就是荐门穗或木扛在院上抛掷3下。立春的前一日,顺天府要在东直门外举行迁亦式。这天凡属勋戚、内臣、达官、武士。都要赴春“懵联习。比较优劣。元宵节时,帝后勋戚内眷,还要进行登楼赏灯玩看的娱乐活动,届时宫中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即兴时嫔妃们也作踢球的表演和游戏。对此,《明宫吏》载称,元宵时,内臣宫眷,都要穿灯景补子蟒衣。灯市至正月十六日达到空前的盛况。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勋戚内眷,登楼玩看,了不畏人,《酌中志?内府职掌》中也说,元宵,节前,内府就在乾清宫丹陛上安放7层牌坊灯,或在寿皇殿安方圆鳌灯,有的高达3层。届时,派近侍上灯,钟鼓司奏乐赞灯,内府供给库备的蜡烛,内宫监准备奇花、火炮、巧线、盒子、烟火、火人、火马之类的鞭炮,以备节庆期间,供帝后家族成员的燃放娱乐使用。对元宵节期间,宫中表演杂技的情景,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宪宗行乐图》,便对此有形象、生动与艺术的再现。据考证,这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口83年的一次宫廷演出,表演项目则有杂技、幻术等。
在宪宗御座的大殿前,各种杂技的演员,在呈献技能与巧术,台阶前,有一童子站在另一人肩上,二人弯着腰,面向大殿,似系打躬作揖。左面不远处有张桌子,上面放着类似罩子一类的东西,有一人正在表演戏法在大厅中央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萝圈,两个伎人演员在表演冲狭即钻圈,一个作鱼跃姿势,在腾空准备穿圈,另有一人在地上到立,还有一人站在桌面,似在助威。在钻圈表演的左右边,则都是蹬技的表演。其中,左边是蹬人,蹬者仰卧在桌子上,一边口中吹着直笛,一边把一个童子蹬向半空,被蹬者平横着身体,似在悬空旋转,旁边还站着一个童子,赤身穿着短裤,似刚蹬完下来。右边是蹬车轮,一个大车轮在蹬者足上飞转,蹬者仰卧在桌上,口中也吹着直笛,而在飞转的轮上,还站立一人,正在吹着竹笛。在他们之后,绘有蹬长竿的表演,一个人仰卧桌上,口中吹着直笛,脚上蹬一根竖立的长竿,长竿的顶端有一童子,手执令旗,双踝夹竿,正在表演。同时,画面上在每项杂技表演旁边,还都绘有专人在敲锣打鼓,吹着笛笙在作伴奏。从这幅图画中,可以反映出明代杂技艺术的展情况,以及官中的杂技游艺活动的盛景,其中,如蹬长竿的技艺,在明代以前还未现过,但迄近代已成绝响。此外,在此长卷中,还绘有朱瞻基明宪宗在观看蹋鞠在场面。当时宫中的嫔妃们也爱好踢球,并有齐云社的组织。明王誉昌有一《宫词》说:锦罚平铺界紫庭,裙衫风度压嫂婷。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罚是指手织品。这是的锦厩,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指以毛织的花毯铺成的球场;一是指一种用锦罚作为球场的边界线。诗人通过这诗,十分生动地描绘了宫女们在宫中踢足球的情景,即她们像一簇彩云,在地毯上飘来飞云,令人感到眼花缭乱。从而为我们了解明代宫中的年节游艺竞技体育活动的景象,提供了极为形象生动的艺术佐证。
正月十九日,是燕九节,据传此日是长春真人邱处机在白云观成道的纪念日,故此地是日僧道辐镂,民人亦有游访白云观的习尚。至于明代的皇帝和勋戚内臣,也争相前往,届时同凡好黄白之术者一道,访游此观,以尽雅兴,并企求能得到丹诀的奥秘和长生不老的真传。清明节,又名秋节每年此节,明代帝王除了驾幸回龙观等处踏青,观赏海赏外;还有坤宁宫及各宫内,都安放设置秋一架,以供后妃宫女及内臣等,玩耍娱乐参见《酌中志?饮食好尚》端午节,明代帝后要驾幸西苑,观看斗龙舟、划船等娱乐表演活动。届时,帝后或驾幸万寿山前插柳,观看御马监勇士跑马走解,以及击鞠之戏的精彩表演,以欢度节日。如永乐十年4,2年,北京御林军曾在新设的东苑球场,举行会鞠表演。当时任中书舍人之职的工披,曾赋有《端午赐观骑射击球侍宴》一诗:马蹄四合云雾集,骗珠落地蛟龙争。彩色球门不盈尺,巧中由来如破的。骤然一击晚光飞,平地风云轰霹雳。自矜得依意气粗,万夫夸羡声喧呼。拟金伐鼓助喜色,共言此乐人间无。每年七月初七日的七夕节时,明代宫眷内臣均穿用鸠桥补子。届时,宫中设有乞巧山子,要进行乞巧针的娱乐活动,而这一活动则是由兵仗局伺候进行的。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明代宫中的甜食房要照制进供佛波罗蜜;西苑要做法事,放荷灯参见《酌中志?饮食好尚》。至于观赏盛开的荷花、斗蟋蟀等,也是这月宫中的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据称,当时明宫中善斗的蟋蟀,一枚可价值银十余两不等,且各有各色,并被人用来作为赌博求胜之具。明代宫中的秉笔唐太监之徵、郑太监之惠,便被人视为最识促织即蟋蟀,好蓄斗为乐之人。由此可见,当时宫中此风之盛参见《酌中志?饮食好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