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澜 (第2/3页)
。知道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但徐辉祖却这么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是不是说徐辉祖其实早就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了?李增枝不禁在心中暗自反问。
相较于李增枝,朱高煦心里头的惊讶并不会比他少。虽说徐辉祖早就跟他提起过代王朱桂,但此事终究属于忌讳之言,哪能随意在他人面前提起,若是被皇帝知晓,少不得落个“诽谤、离间血脉,的罪名。
“原来国公爷早已知晓个中详情,倒省了下官多费口舌。”李增枝摸不准徐辉祖究竟知道多少,索性装傻充愣,把皮球踢给徐辉祖,让他给朱高煦解拜
“徐某好歹也算是个国公爷小这京城里头的事情,该知道的自然都知道一些徐辉祖闻言,立即猜透了李增枝心中的想法,却不说破,反而故作高深莫测的丢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果然。李增枝在听了徐辉祖这般言语之后,着实被唬住,尤其是见徐辉祖一直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心里不禁暗自打鼓,脸皮也烫的有些红,有种被看穿心思的感觉。
“是是。”李增枝不敢再在徐辉祖面前打太极,连忙点头附和,然后轻咳一声,神情严肃的转头对朱高煦说道,“在说明一切事情之前,下官需代兄长向郡王爷赔个不是,还希望郡王爷能原谅当初的吾兄犯下的错误,不知郡王爷能否宽宏大量,大人不计小人过?”
“等李都督将事情都一一说明以后,本郡王自会再做决定。”朱高煦虽然年纪却也绝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当初自己差点死在李景隆安排的刺客手下,如今想来还觉得心有余悸,心中的怨恨哪会因为李增枝几句话就这么轻易揭过。
套用一句后世的话:若是道歉真那么管用的话,还用警察来干什么,早他妈都是**的太平世界了。
“说的是,说的是李增枝用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满脸愧色的汗颜道,“其实代王朱桂与家兄自小就是好友,感刚训旧口阳…8渔书吧不样的体验!且二得来代王远到山西赴藩后,才渐渐失尖了且到数月前太祖高皇帝驾崩后,代王朱桂才又突然与家兄有了联系,并希望家兄能将京城里的一些事情告知于他。毕竟是昔日好友,且此事只是小小菜一碟无甚紧要的,家兄不好推谭,只得应承了下来。两个前家兄将世子与郡王爷来京的消息告知于代王之后,代王突然加紧了与家兄之间的联系,并派了数名代王府中人赴京。自此之后,事情开始生了巨大变化。”
说到此处,李增枝一边端起桌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徐辉祖和朱高煦两人的神情变化,只是察言观色的结果让他大感意外。不论是徐辉祖还是朱高煦,脸上神情始终保持不变,就连身体动作都没变化过,心里头不禁飘飘乎的没了底气。
“后来代王朱桂寻求家兄帮助,希望家兄能安排代王府中驻扎在京城的人马,说是有东西要交与郡王爷。家兄信以为真,特意找人查探了一下郡王爷每日往返国子监与中山妻府的路线,然后将其告知了代王。只是家兄万万没想到,代王朱桂完全欺骗了他,不仅派人意欲刺杀郡王爷,还派人要刺杀家兄,试图毁尸灭迹,消除后患。幸得家兄吉人自有天相,下官及时赶到,将家兄从那般恶徒手中抢了回来。”
“后来家兄得知郡王爷同他一样均遇刺,心中不禁大为后悔,深觉对不起郡王爷,同时亦更加恨透了代王。那日在太医院中所说之言,只不过是家兄遇刺之后,心神不宁,头脑紊乱才会毫无顾忌的胡言乱语,以致使郡王爷和燕王府家将对家兄产生了极大的误会,家兄实是百口莫辩。后来的事情,国公爷和郡王爷应该都是知道的了。”
李增枝几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那模样当真是像极了后世犯下大错的世人到教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