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官场沉浮 (第2/3页)
先前第一叮,表态的袁泰脸色有些尴尬。低着头沉默不语。其余文武官员们也尽皆默然。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大家都还有些缓不过神来。
“既然大家无异议,那联就命侯泰出任吏部尚书一职,由都督府断事铁销任兵部左侍郎。另。尚是布衣之身的杨士奇暂任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秩同四品。具体程序交由吏部拟办。”李修远顺势将自己心中的人选也一并说了出来。
明初的官员制度和明中后期的有很大不同。由于明初皇权高度集中。皇帝可通过中旨直接任命官员。只需在吏部走个过场就行,因此随意性比较大。中后期因为内阁权利和司礼监权利越来越大,皇权被削弱。使官员的选拔形成了一定的严格制度。皇帝不能再随便凭自己的喜好任意提拔官员,而应由六部会同内阁及皇帝三方同时进行廷议推荐,选出获得大多票数的人担任重要职个。
李修远本意也想让官员的选拔制度变得规范起来,但照眼下的情况来看。显然大家都还不大习惯这种方式。而且现在人心浮动,如果李修远真的让大臣们各自推选人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推荐出李修远自己想要提拔的官员。
因此李修远索性一改初衷破次例,直接把铁选、侯泰和杨士奇三人都干脆利落的提拔了上来。本来他还想让杨士奇出任吏部尚书的,可惜杨士奇虽有才。却无进士出身,没担任过任何职务,李修远若是一举把他提到太高的位置,只怕会遭来非议。对他往后的政治前途不利。对其余朝臣而言,更是难以接受。
“谨遵圣意。”这回轮到兵部尚书茹瑞第一个开口表示赞同了。
茹瑞自知自己想要争夺吏部尚书一职基本没希望,所以他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兵部里,侯泰这个兵部左侍郎是个极其强势的主,又是油水不沾之辈,平日里茹瑞很难驾驭他,此次他虽升官当了吏部尚书。位高权重。比自己还牛逼,但兵部里的事他总归不能直接插手,如此一来兵部本堂成了自己的一言堂,他当然是巴不得。
至于新来的铁销,他并无多少了解,※
仁孤品初入兵部,切都不熟悉,基本没什么言权,大可才渊儿视!
按照常理,茹瑞这样想自然没错。可惜满心欢悦的他恐怕绝想不到铁销虽然是初进兵部大堂,人生地不熟的,但他的个性只怕比侯泰还要难以对付,茹瑞想要驾驭他,一个字:难。两个字:难难,三个字:还是难。
杨士奇这介。名字除了张皖之外谁都没听过,更不是什么进士出身,虽然皇帝直接把他提到了四品的官职,提拔的高度未免太大了些,但左春坊大学士归属詹事府,专为太子办事,与六部各部的利益无直接关系。大家也就没什么异议。
事情已成定局,大伙儿只好把心里想动一动位置的想法消除。纷纷出言附议了皇帝的提议。
而此次因李登昌贪墨一案坐事而导致的官员缺漏,官职都不高。所以李修远并未干预,直接命吏部重新择选人才补充。
至此,朝廷官员的补缺暂时算是告了一段落。
“嗯。暂且就如此吧。联身子有些乏了,众卿都先回各自本堂处理政事吧。”李修远借着李登昌贪墨一案进行官员大力洗牌,如今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顿时感觉眼皮沉重,一阵阵困意袭上心头,轻轻打了吓,哈欠,对一众朝臣下了逐客令。
“臣等告退。”大家也看得出皇帝的确很疲惫的样子。连忙跪地行了一礼,井然有序的躬身退出了乾清宫。
这一次洗牌,在大家看来,最大的赢寒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原兵部左侍郎、如今的吏部尚书侯泰。
侯泰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小还以为是自己的一干同僚拿自己开刷。板着脸将他们呵斥了一顿。严禁他们妄议。
毕竟吏部尚书一职的权利太大,从规矩上来说要么是吏部侍郎补上,要么是其余五部的尚书调任过去,却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自己这咋。兵部侍郎来当的。而且他在兵部之中一直洁身自好,秉公办事,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兵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