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步步为营(二) (第2/3页)
股怒火在燃烧。他让袁泰在朝堂之上借机弹劾朱高煦不假,让他自动辞职并自尽于家中也是千真万确,但却绝没有让他以辞职致仕的方式来达到弹劾朱高煦的目的。
袁泰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要借此机会在临死之前能保全甚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名声。
明朝言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当他们弹劾某个朝廷重臣甚至皇帝时,谁受到的惩罚越重,谁在士林清流中的名望就愈高。为了这点小虚名,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比如“廷杖”文武百官,谁受过的廷杖多,谁的名声就大;而若是因为弹劾或向皇帝进谏而被满门抄斩甚至诛九族,那么他的名望就更高,甚至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好比历夹上被朱猪灭了十族的方孝孺。
如今袁泰也正在以自己的行动忠实的贯彻这个思想。
对于袁泰这番自作主张的行为,李修远心中自是恼怒无比,恨不得冲下去将他一脚狠狠踹翻。身为一个棋手,怎能容许自己布局的棋盘里出现不受控制的棋子?更何况李修远还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自然更难忍受这种人和这种行为生。
其实认真说起来,袁泰也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极为适合充当皇帝暗中操纵的刽子手角色。驾驻有方,则作用极大;驾驻无方,则徒增一名不受自己掌控的棋子。
舍还是留?李修远在心中不断权衡利弊。
“来人。”沉默半晌后,李修远叫道。
“奴婢在。”昌盛小心翼翼的
“立即着锦衣卫将郡王寻回,限期半日。”李修远掷地有声的命令道,“郡王朱高煦少不更事,言行有失,损及国体天颜,命其在国子监潜心修学,修身养性,直到三年期满。若敢私自踏出京城半步,以叛国罪论处。另,未免类似情况生,由翰林院拟旨,诏告天下诸王,所有王子尽皆赴京修学,但有不从者。盖以叛国罪论处。退朝。”
李修远不容置疑的话音一落,当即一甩衣摆,脸色阴沉的起身离开御座,乘坐着龙辇转道回乾清宫,只留下尚未回过神来的满朝文武们目瞪口呆的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燕王世子朱高炽听到皇帝对于朱高煦所下达的旨意,心中实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苦笑。以朱高煦的个性,想让他认真学习,只怕比杀了他还难。
且皇帝还明确警告,若他敢私自逃出京城,就以叛国罪论处,处罚之严重,几乎令听闻之人无不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尤其让在场众人惊诧的是,皇帝不仅要让郡王朱高煦留京修学,连其余诸王的王子也无一幸免。否则同样以叛国罪论处。从这一点上来看,众人都明白,皇帝这一次因为郡王朱高煦一事是真的动了雷霆之怒。
至于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的请辞一事,就此不了了之。
“终究算是保住性命了。”朱高炽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苦笑,强颜欢笑着喃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