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章 人才储备,撬朱棣墙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三章 人才储备,撬朱棣墙角 (第2/3页)

科举。况钟年方十六,年纪尚小,但聪颖好学,秉心方直,习知礼仪,处事细敏,你也可一并接入国子监进修。其余本朝官员,你就趁着这次整治朝纲之机,好好研究一下。”李修远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将名单上几人的概况稍微介绍了一遍,再郑重其事的嘱咐了一句。

    李修远说的这些人,要么是历史上建文帝年间的进士,要么是永乐时期的重臣名臣,均是各有所长的治世之才。如今李修远既然有脑这个作弊器帮助,自然不能白白浪费这些人才而弃之不用。他们到底是不是能臣,李修远现在不能确定,但这些人一部分都是永乐年间的朝廷手握权柄的辅臣,想来能力还是有的。

    比如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学行出众,拥有赫赫有名的内阁朝辅人称‘三杨’之二中‘西杨’之称的杨士奇,以及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具有‘东杨’之称的杨荣,都是永乐年间及之后鼎鼎有名的人物。只是这两人中杨荣太过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而且喜好收受边将的贿赂,常为他人诟病。

    还有善于理财的周忱,忠君爱国的王艮、吴溥,曾被后世毛太祖与周总理推荐观看的昆曲‘十三贯’而名闻天下的一代清官况钟等等。

    这些都是人才,李修远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要把这些人才都紧紧抓在手里,让他们物尽其用,帮助自己治理国家。能够预先知道人才,并知人善任,这算是李修远在有了脑之后的另一个得益之处,也是比其他君王占据极大优势的地方。而现在,李修远要做的就是把朱棣的墙角先给撬到自家墙下。

    正所谓千军易得而一将难求。人才,自古以来都是所有统治者所迫切需求的,李修远自不例外。

    “恕臣无礼,微臣斗胆问一句,莫非陛下还未曾见过这些人?”张紞听着皇帝将他们都略微介绍了一番,还说这些人将来都是治世能臣,不由甚是好奇。可是听着听着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直到后来他才现端倪所在,忍不住出声问道。

    “呃……”李修远一时语塞,旋即微微一笑,道,“朕也无须刻意隐瞒两位两卿。朕的确未曾见过他们,甚至连听都未曾听过,但他们有治世之能却是毋庸置疑的。别忘了,朕能未卜先知。”李修远故作高深莫测的说道。

    “这……”张紞闻言不由哑然,没想到皇帝居然真的从来没见过这些人。若是换做别人说这等话,估计他张紞早就一巴掌抽过去了,偏偏说这话的是皇帝,而且皇帝说起他们的情况了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了如指掌般,连籍贯年龄现在在干什么都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这让张紞和方孝孺两人震惊之余又感觉极其诡异,不由面面相觑的对视了一眼,极有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要说皇帝能预知天灾,那也就罢了,毕竟天子本就是天神之子,天神可直接托梦。可是如今皇帝连人才都能预知,还能知道这些人的具体情况,这也未免太过虚幻神奇了吧,感觉像是在听天大明可是整整有六千多万人口啊,若是锦衣卫遍布天下之时,尚能做到,但现在锦衣卫早已收敛,只在京城当值,早已没了昔年的风光,平时找个人都跟大海捞针似得。

    “莫非二位卿家不信?”李修远眯着眼反问道。

    “陛下恕罪,臣等不敢。”张紞与方孝孺同时被皇帝目光一扫,心中一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