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历史难题之赋役 (第3/3页)
常为民患。
但从全局来看,则利大于弊,用一句话来说:折色与国不亏,与民方便,更有助于推动社会前进。是本末观念的一大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展潮流,刺激了硬金属货币的生产与流通,促使乡里小民为获得折色所需的各种货币和手工业品,而逐渐改变一种田产粮的传统习惯,增强商业意识,展多种经营,逐步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
明后期之所以可以实行‘一条鞭法’和‘计亩征银’,实际上就是因为折色的出现为它们创造了条件,也为由古代实物地租向近代货币地租的转型开辟了道路。
“陛下是否在忧虑赋役之事?”户部侍郎卓敬在一开始皇帝说起人口普查的事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此刻见皇帝眉宇紧皱,便越确定自己心中所想。
“对。”李修远深深吸了口气,点头道。
赋役之难难于上青天。
赋役,反应的是封建社会的户口制度和土地制度,是封建制度的最基本条件。李修远想要施行新的赋役,就必须要考虑赋役的征量与征方式,还要考虑如何贯彻执行,如何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加以调整和改革,使生产关系比较适合于生产力的展。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暂时还找不到新的可以代替两册的赋役法,而赋役问题又刻不容缓。所以李修远目前的打算就是修正完善两册赋役法中的弊病之处,同时加大中央力度,使两册赋役法能够切实贯彻执行下去,将其效用最大化。
在场众人虽然都是朝廷重臣,有的甚至是已经在官场里混了数十年的老油子,对于赋役所存在的问题虽然有考虑过,但很显然的,限于他们所处时代以及其思想的局限性,尤其是两册赋役法在大明施行不过几十载,他们很难能够考虑到李修远所思考的深度,更别说是广度了。
不过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修远将这么多官员齐聚与此,目的就是想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意见,看看能不能得到一点启,亦或者是自己给他们一点提示。
强推推荐兄弟新书,目
ps:前正在三江上,大家都尽管前去看看,若是觉得不满意,直接喷口水吧,不用口下留情。
[bookid=name=《级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