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烦恼、烦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三章 烦恼、烦恼 (第2/3页)

么不多休息一下?”李修远犹豫了一下,踱步到余月滢身旁,看着她脸色依然有些苍白的俏脸,轻声问道。

    “小伤而已,无妨。”余月滢转头瞥了李修远一眼,旋又望着乾清宫外的一座亭子,淡淡的回答道。

    “嗯。还是多休息比较好。”李修远点点头,迈步跨出了殿门,向亭子的方向走去。

    余月滢站在原地,看着李修远的背影进入亭子里,眉头轻蹙,竟也缓步朝着李修远的方向兴去。

    只是两个人站在亭子里却一直不说话,彼此沉默着望着亭子下的水池,以及水池里游来游去的不知道是什么种类的鱼。

    “那个人如何了?”沉默了大约一盏茶功夫,余月滢忽然开口问道。

    “大概死了吧。”李修远长长嘘了口气,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道。他已经好几天没去看那个何昆了,当初留了旨意,让几个禁卫每让他饿三天再给他送一次饭,除了送饭时的片刻,其余时间一概不准任何人靠近,否则杀无赦。算算时间,恐怕何昆最多也就只剩下半口气了。

    “你是皇帝,怎么会有人敢杀你?”余月滢凝视着李修远的左侧脸颊,疑惑的问道。

    “皇帝又如何?你当初不是也想杀朕么?”李修远转头看着余月滢,咧嘴笑道。

    “我……我……我从来没想过要杀你。”余月滢睫毛轻轻抖动了几下,贝齿紧咬着下唇,脸色微红的解释道。

    “或许吧。”李修远回过头,闭上双眼,深呼吸了一口气,不再说话。他原以为那个何昆是燕王朱棣派来杀朱允炆的,可是当他从何昆口中得知幕后主使者身份时,他才现事实与自己所想可谓谬之千里。

    真正的主谋,竟是宁王。

    宁王派何昆刺杀朱允炆的目的很简单:嫁祸朱棣。

    因为朱棣是诸藩王之,势力最大,又是朱允炆所有叔叔里辈分最长的一个,朱允炆一旦被人谋杀,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就是朱棣,而朱棣也确实有这样做的动机。

    当天下臣民都毫不犹豫的批判指责朱棣大逆不道的‘造反’行为时,他宁王只要以‘靖难(平定叛乱的意思)’的大义口号振臂一呼,必定八方响应从者云集,到那时,哪怕朱棣身上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

    至于平定叛乱之后,谁来做皇帝,恐怕就只有他宁王说了算了。

    当然,宁王这么做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一旦谋杀失败,则很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正所谓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均是五五之数,那还不如趁着新皇登基不久根基尚浅之时狠狠的豪赌一把,否则一旦新皇坐稳了皇位,那就真没他宁王什么事了。

    得到这个消息时,李修远着实吃了一惊。因为此时的宁王才不过刚好二十一岁而已,比朱允炆还小一岁。

    但李修远后来想想,其实也正常。历史上的宁王本就是野心勃勃之辈,十五岁之时就被朱元璋派往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

    后来虽说是被迫把兵马借给朱棣,但朱棣当时是许了他攻下南京后,就与他分天下而治的天大好处。只可惜他想的是挺美,朱棣这个老奸巨滑之人在当上皇帝之后,非但只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还将宁王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从此之后宁王朱权才死了争帝之心。

    李修远不是没想过要拿何昆刺杀这件事做文章,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一来他本身不是正牌货,二来他这个冒牌货如今虽已俨然成了正牌皇帝,但根基太浅,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不是削藩的最好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