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舆论炒作政策的实施 (第2/3页)
“大伙儿别急啊,待我慢慢说来,”说书先生也怕自己惹了众怒,轻轻咳了两声,拿起邸报继续念,
“大伙耳朵竖好咯,接下来我要说的可是江西鄱阳县县令李云正给皇上的奏本。他是这么说的:我是江西鄱阳县县令李云正,在六月十四日接到皇上的圣旨后,就立刻依照圣旨,命县里百姓和百户所的士兵们一起连夜重修水利、加筑河堤、挖沟渠、清理河道。六月十日深夜,鄱阳县境内开始下暴雨,水位迅并持续涨高,直到六月十八日中午,暴雨停止,水位过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但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工事,所以洪水并没有对我们造成损失。我代表全县百姓感谢皇上的圣恩。”
“剩下的就是这李云正县令对皇上的赞美之词了。各位,这上面说的日期可是和皇上说的一模一样啊。”说书先生将李云正的奏本内容直接翻译了出来,然后放下手中的邸报,安之若素的坐在椅子上,一边品茶一边看着众人的反应。
“哪能呀,真这么神乎?”先前那满口粗话的大汉子傻愣愣的挠着脑门,结结巴巴的问道。
“真的假的?不是戏耍我们的吧?”每个人的脸上均是一副错愕的表情,显然还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于是,一大伙人就那么叽叽喳喳的闹开来,你插一句,我揉一句,整座茶楼里闹哄哄的。
“哎,哎,停停。我说各位啊,这都已经明明白白的贴出来了,天底下谁都能看的见呢,皇上他再那怎么样,总不敢骗全天下的老百姓吧。再说了,即使这个鄱阳县县令说的是假的,那圣旨上面还说了那么多要生洪旱之灾的地方呢,到时候时间一到,皇上是不是真的骗人,咱们还能不知道吗?”说书先生见场面混乱的有些不可收拾,连忙站起身安抚道。
“对,说的是这个理。那我们就等它十天半个月的,到时候就啥都明白了。”大汉一脚踩在板凳上,一手拍着自个的膝盖,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吼道。
“如果都是真的呢?”说书先生眨眨眼,瞅着众人的表情,反问道。
“呃……”大汉一时语塞,神情有些尴尬的左右瞧了瞧,见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脸色不由越涨红了些。
“照我说啊,皇上说的事肯定假不了。为什么?因为皇上是真命天子啊,天子说的话哪有假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吧,《三国志》里鼎鼎有名的神算;当今皇上乃是天子,肯定要比诸葛亮还厉害,能未卜先知没什么好奇怪的。大伙再想想,咱们老百姓图的是啥?不就是图着能有一个贤明的皇上多关心一点咱们老百姓,再给咱们一口安稳饭吃嘛。现在皇上这么关心咱们老百姓,又能算出来将来会生什么事情,一旦有什么天灾**的,咱们肯定能保命。这么好的皇上,我们上哪找去,大伙说是不是?”说书先生带着一丝蛊惑的语气向众人循循诱导道。
“先生说的对,咱老百姓啥都不图,就只求能安稳过日子。早听说现在的皇上在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很孝顺又很善良,他当皇帝,肯定比其他谁都强。”说书先生话音一落,众多听众中就冒出一个略显稚嫩却中气十足的声音。
大伙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便都不在意。反倒是那五大三粗的大汉子又用手挠了挠脑门,转身面对着身后的一干人等,扯着嗓子吼道:“先生说的都是大道理,咱是粗人,不识字,大道理懂的不多,但好歹还是个人,现在皇上对咱们老百姓这么好,咱们肯定只让他当皇上,谁要是敢不让他当皇上,大伙就全他娘的跟他们拼了。”
不得不说,这大汉子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粗人,说话却是挺有道理,加上性子直爽,他一话,大伙立马就跟着他吆喝起来。
只是当众人在群情奋涌之时,却谁都没现说书先生和那大汉子以及那个年纪十四五岁的少年早已悄悄离开了茶楼。
“做的不错。”在茶楼后的一条巷子里,一个年约十九岁的少年看着站在自己跟前的说书先生、大汉子还有那个少年,微笑着说道。声音有些尖细,脸色白皙的过份,若是仔细瞧清楚些,便可现这人赫然竟是几日前被皇帝赶出皇宫的吴亮。
“小意思,小意思。”说书先生一脸媚笑的点头哈腰道。
“嗯,这些是赏钱。别忘了,以后也要说的像今天这么好,什么时候不说了,咱在告诉你。到时候还有额外的赏钱。”吴亮将手中一个钱袋丢到说书先生手上,颔示意了一下,便领着那个少年转身离开。
“好家伙,没想到这年头夸一下皇帝也能赚这么多钱。”说书先生一脸激动的打开钱袋,掏出一串一串铜钱仔细数起来,大汉子则在一边眼放精光的盯着。
其实这说书先生压根就不是说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