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科学巨作《天工开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七章 科学巨作《天工开物》 (第2/3页)

特意命人制作出了一支原始钢笔。但限于明朝的技术水平,无法研制出能够抵抗墨水中存有的少量腐蚀性硫酸的合金体,所以原始钢笔的笔尖只好采用钢铁代替,使用寿命十分有限。

    整个浩大的工程就这样在乾清宫的东暖阁中轰轰烈烈而又悄无声息的展开。

    对于一直伴驾呆在东暖阁中的翰林院和内阁的官员们来说,这短短的五天时间,简直就跟做梦一般。

    看着太监昌盛源源不断的从皇帝的龙案上拿来一张又一张用新制造出的硬笔洋洋洒洒写满了上千字的稿子,再看看自己每个人桌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的稿件原稿和释义后的新稿,翰林院与内阁众位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人们早已目瞪口呆。

    从他们五天前被一道奇怪的圣旨全部召集到东暖阁开始,他们就目睹了这一幕幕匪夷所思完全乎想象的事情,甚至称为神奇的奇迹也毫不为过。

    皇帝就好像是下笔如有神般,用一支新奇的硬笔在纸张上挥洒自如的写下了让所有人都无比震惊的文字,而这被皇帝命名为《天工开物》的书卷上记载的竟是涉及农业、手工业、工业等几乎涵盖了一个国家社会民生方方面面的事情。

    他们是文人,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尊崇儒学的文人,对于这些所谓‘旁门左道的杂学’向来不屑一顾。只是作为皇帝制定国家政策的专属顾问,他们还是必须要对这些方面有所了解的,只是并不熟悉罢了。

    因此,当他们看到这些文字出来时,便惊讶的现,这本《天工开物》上所提到的各个方面的技术居然都要比当前民间所使用的技术更达一些,比如上卷中提出的谷物豆麻新品种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中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以及下卷记述的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和珠玉的采集加工等等。

    《天工开物》涉及范围之广,覆盖面之大,技术之新颖都让这些饱读诗书的学子文人们瞠目结舌。若不是亲眼目睹这本《天工开物》是完完全全的出自皇帝之手,他们实难相信一个人居然能有如此渊博的知识。

    而事实上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天工开物》的作者竟然还是一个久居皇宫大内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帝。在他们看来,即便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去进行钻研,也未必能完成如此巨作。至少,他们自认没这个能力。

    翰林侍讲方孝孺呆了,翰林修撰王淑英傻眼了,内阁大学士卢植已经麻木了,所有在场的人心中除了波涛汹涌般一浪高过一浪的震撼之外,剩下的便是对拥有如此学识的皇帝的敬服与好奇。每个人心中都不由自主的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恨不得冲上去拽住皇帝的衣领大声质问‘你一个年纪小不伶仃的皇帝,究竟什么时候渊博至斯了?’,奈何他们虽然有这心却没这个胆,只好不甘愿的把这挠痒痒的好奇心强行压制在心底。

    李修远现在根本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