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不可忽视的力量—舆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六章 不可忽视的力量—舆论 (第3/3页)

怅然的叹了口气,拱手对方孝孺四人说道。

    方孝孺四人点点头表示明白。现在他们回头想想,也都现自己这次来向皇帝求证圣旨上的事实在太过莽撞和无礼,严重的说,他们这是藐视天威,藐视皇帝。若是皇帝心狠一点,完全可以直接把他们降职配甚至撤职查办。

    一句老话说的很有道理:一个经常动不动就脾气的人其实没什么可怕,因为都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真正可怕的是一个向来好脾气的老实人却突然在某一天雷霆大,前后反差太大,必定让人一时间感觉恐怖至极。

    而现在,皇帝给方孝孺和茹瑺等人的感觉正是这样。

    只是他们现在虽然暂时打消了向皇帝求证圣旨的事,但对于圣旨上的内容依然心存疑虑和担忧。

    相比于茹瑺等人,方孝孺心中忧虑更甚。因为这么多人当中只有他一人知道皇帝已经策划好了要削藩的政策,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旦皇帝出现了什么纰漏,导致皇帝威名受损,就很容易落人口实。

    然而,此刻正在为圣旨一事大感烦恼和忧虑的七人谁也想不到,仅在五日之后,湖南鄱阳湖便如同圣旨上所提及的那般传来了遭受洪涝灾害的消息,紧接着其余几个在圣旨上都提到的地区也都在提及的时间前后传来了相同的消息,乃至半月之后,陕西临洮等各地也陆续生小旱和中旱等天灾。

    而在那时,他们都全部毫无例外的如同石化了一般目瞪口呆久久无言。

    --------

    回到了东暖阁,李修远立即一改在乾清宫正殿上的凛然不可侵犯之色,坐在椅子上一边用手搓*揉僵硬的脸皮一边在心中暗自感叹。

    都说古代到处充斥着封建迷信果然不假,连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本身都是神棍,而且还是天底下最能忽悠人的大神棍,更何况是皇帝以下的其他人呢。

    但话又说回来,在这样以家天下的皇权统治时代,皇帝口中所自诩的‘承天受命,统驭万方’这一套偏偏就是最管用的,

    而李修远这次就是刻意利用防灾救民这件事上的未卜先知,在更大程度上证明自己这个皇帝确实是‘承天受命,统驭万方’的,同时他也要通过这件事来大大提高自己在天下万千臣民心中的声望。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炒作!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手段和筹码进行一切炒作。

    在如今这样一个世道,哪怕是掌握着千千万万人生杀大权的皇帝也是需要大力炒作的。要不然又怎么能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是千古圣明之君呢?

    因此,李修远认为,社会舆论这样一个无形的社会巨大潜在力量必须要完完全全的利用起来,只有把社会舆论的力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够在绝大部分事情上占据主动,并最大化实现自己想要自己的目的。

    比如你要说谁是坏蛋,谁就是坏蛋;说谁是好人,就算他本来的确是个坏蛋,你也能把他彻彻底底的变成好人。就好像满清的某两个皇帝,压根就是一动不动就搞屠城、动不动就搞**的蛮夷暴君,偏偏被他们自己极度美化和大力宣传后,成了后世大部分人眼中的仁明之君了。

    按照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说法:‘社会舆论是除了“政治法”、“民法”、“刑法”之外的第四种法律,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我说的就是风尚、习俗,而尤其是舆论,这个方面是我们的政治家所不认识的,但是其他一切方面的成功都有系于此。’”

    来自后世的李修远对于社会舆论的恐怖力量深有体会,所以他决定,舆论的力量应当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至少它暂时是应该要由自己完全掌控的。

    想到不久之后方孝孺等人那震惊的目瞪口呆的模样,李修远脸上的凝重之色便立即慢慢褪去,转而变成嘴角微扬,带着淡淡的得意意味的笑容。

    ps:哇咔咔,书友们的力量果然不同凡响,御笔只是开口求了求票,这票票就立刻咻的一声直往上涨了。书友们v5,让票票来到更猛烈一些吧。御笔拜谢了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