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 一道圣旨引发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五章 一道圣旨引发的 (第2/3页)

连续赞叹了三个妙字。

    在场众人也都用匪夷所思的目光盯着圣旨,一副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陛下颖悟绝伦,堪比孔孟二圣也。”方孝孺右手捋着下巴胡须,眉开眼笑着颔赞道,“若将此句读推行全国,实乃我士子之福,万民之幸呐!”

    “方大人所言甚是,若真能如此,则陛下必可成尧舜之君矣。”茹瑺也毫不犹豫点头附和道。

    “既然如此,那方某就先回去将句读推广一事禀明圣上吧。茹大人自便。”方孝孺见自己的提议得到了茹瑺的认可,心中很是高兴,当下便向刑部尚书茹瑺辞别。

    “如此甚好。”茹瑺也不挽留,将手中圣旨收好,交给身边的一名侍郎,准备送方孝孺出门,才刚踏出一步,他恍然似是记起了什么,连忙叫道,“慢。”

    “怎么了?”方孝孺停下脚步,疑惑的看着茹瑺。

    “圣旨拿来。”茹瑺从侍郎手中接过圣旨,把它摊到桌案上,面色凝重的指着圣旨中‘**可免,天灾难避’之后的段落,对方孝孺说道,“方大人,请看。”

    “朕忧民之心,上天垂怜,昨夜于梦中得神明启示:是年六月中旬之后,将有水旱之灾降于以下诸省之府、州、县等,洪涝之害者有广西西江、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和广东北江等,干旱之灾者则有山东东昌、河南南阳、山西汾州、陕西临洮。虽非洪涝大旱之灾,却是人命攸关之所在。故朕今日特下此诏,由工、户、兵三部共掌今年防灾救民之事,以户部为,工、兵二部辅之,乃至全国各承宣布政使司……”

    这道圣旨并不是方孝孺抄录的,但圣旨的内容在他研究句读之时已熟记于心,只是因句读一事让他情绪太过激动,以致于忘了去考虑圣旨中的内容。此刻再次诵读揣摩之后,他立刻明白了茹瑺的神情为何忽然变得如此严肃。

    “自洪武二十八年之后,全国水旱之灾已悉数减少,洪武三十年也只有江西鄱阳湖与陕西临洮两地有天灾祸及。但今日圣上却忽然下此圣旨,不仅言明今年我朝将多处有小旱和洪涝之灾,还着重指出了这些即将受灾之地所在和大致时间。所以茹某想……”茹瑺说到这里,眉头紧皱着望了方孝孺一眼,眼中迷惑和不解之色甚浓,似是在等待方孝孺给他答案。

    “今日不过六月十四,陛下却已直接将水旱之灾生的时间都如此言之凿凿的指了出来,的确费解啊。”方孝孺停住捋胡须的动作,双手负在背后,眼睛望着圣旨,人却在桌案旁不停来回踱步走动。

    “何止费解。方大人,你再看圣上这句话‘由工、户、兵三部共掌今年防灾救民之事,以户部为,工、兵二部辅之。’,茹某实在不明白,这防灾救民一事,怎与我兵部扯上关系了?再看下面,圣上竟还要我兵部派出各地卫所士兵协助各地府、州、县,听其调配。甚至连该怎样防灾,如何救民之举措也都一一列明,简直是事无巨细啊。”茹瑺有些心烦气躁的用手指轻轻敲着桌案,似是很难理解皇帝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安排。

    这圣旨中的内容太让人无法理解了。现在只不过六月十四日而已,皇帝却好像真的得到了神灵的启示一般,已经预测到哪里会有灾害初夏,又大致会在什么时候生灾害,所有事情都说的那么有板有眼,很难让人不相信。

    而让茹瑺相当纳闷的是,防灾救民这样的事怎么会和他兵部在地方的军队扯上关系呢。自古以来,可基本上都没有地方军队直接派兵参与到地方衙门进行防灾救民工作的。

    至于圣旨后面提到的防灾救民的措施,茹瑺和方孝孺等人并未亲自接触过,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但他们稍微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行性倒是挺高的。

    可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圣旨上说的事都还没有生,谁也不能肯定皇帝说的这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若是假的,则全国将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徒然劳民伤财,对皇帝的声名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去执行这道圣旨。

    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呢?

    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