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肩挑河山,头顶大明万千子民 (第2/3页)
更紧,连往常午时的小憩都也取消了。都说皇帝骄奢**,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可又有谁知道其实皇帝的烦心事比任何人都多呢?吴亮生怕自己惊扰了圣驾,便轻手轻脚的悄悄的走到皇帝身后,安静的等待着皇帝话。
“小吴子,稍等之后你就收拾一下出宫吧。”李修远望着窗外艳阳高照的天空,淡淡的说道。
虽然今天早上皇帝已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旨将吴亮逐出皇宫,但并未说明是今天之内的什么时候离开。最主要的是吴亮本人流着泪祈求皇帝,让他在皇宫里多呆一点时间,让他最后再尽尽自己身为奴婢的本份。
对此,李修远自然没法板着脸再命令他离开。能有这样不忘圣恩的奴婢,实在是让李修远感慨不已,所以在思前想后考虑了许久之后,李修远打算让吴亮马上离开。
“陛下,奴婢……”吴亮闻言,不由神情大为错愕,满脸祈求之色的望着皇帝的背影,艰难干涩的开口唤了一声。
“唉,小吴子啊,你服侍朕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朕明白你对朕的忠心,今日朕之所以要你马上出宫,其实是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李修远转过身,看着真情流露的吴亮,温和的笑了笑,然后走到龙案前,拿起一封并未封上的信封递到吴亮跟前,郑重其事的说道,“小吴子,朕要你办的事情至关重要,绝不能有半点纰漏,更要注意保密。事情朕都已记在信里了,看完后就销毁了吧。”
“奴婢一定誓死不负圣恩。”吴亮没想到皇帝居然如此信任自己,竟秘密委派自己出宫执行任务,心里顿时激动不已,之前因即将被赶出皇宫而颓丧的心情立即飞到九霄云外,双膝一弯,便扑通一声跪在了皇帝跟前,眼含热泪,双唇蠕动着大声说道。
“等你出了宫以后,先暂时留在京师吧,朕到时自会派人寻你。”李修远心中也微微有些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从衣袖中取出一面腰牌递给他,“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可向他人出示。从今往后,你可便宜行事,你的行为与朕没有任何关联,但每隔一段时间,你需派人向朕禀明一切。明白吗?”李修远的神情愈严肃,甚至可说是严厉。
“奴婢谨遵陛下旨意。”吴亮叩道。其实他对于皇帝所说的话并不是全部都明白,甚至更不明白皇帝交给自己的是什么任务,又为何要把如此慎重的秘密任务交给自己。但不明白没关系,他可以出宫后自己再仔细研究琢磨,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不能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不能让皇帝对自己失望。
“去吧。”李修远朝吴亮微笑着道。
“圣躬万福!奴婢跪安。”吴亮看见皇帝眼中尽是鼓励和赞赏之意,胸中顿时豪气潮涌,哪怕是皇帝让他马上去死,他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于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五拜三叩礼,吴亮躬身退出了东暖阁。
“但愿不负朕所望啊。”李修远望着吴亮消失的背影,喃喃自语。这一刻,他忽然想起了永乐时期流芳百世的一个人――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传说中的那个三宝太监。而如今,他依然还留在燕王朱棣的身边。
郑和当年身负朱棣所交付的重任,如今自己也有重要之事托付在吴亮身上,二人均为太监,不知道谁更加出色一些。
如果朱棣篡位不成功,那么他郑和还能完成七下大西洋的壮举吗?李修远忽然有些莫名奇妙的想到了这个问题。
“来人。”李修远忽然又朝门外叫了一声,然后抖抖身子振作了一下精神,重新回到龙案旁。
“微臣通政使司通政使陈周参见陛下,躬请圣安。”一个年纪四十中旬、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色官服的中年男子推门走进东暖阁,跪地拜礼道。
“起身吧。”李修远抬头打量了一眼陈周,中等身材,眼睛炯炯有神,下巴留着一小撮胡子,整个人给人的感觉老成稳重。
通政司,全称是通政使司,主要负责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情。所有文武百官上呈的奏本都要先经过这个通政司审核,然后再在左顺们交给司礼监掌印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