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所谓政治 (第2/3页)
如此,才有可能使大明江山经久不衰,更可能避免历史上明朝末年国破家亡终使得满清鞑子轻而易举入关篡夺我大汉江山的悲剧不再生。
堂堂泱泱华夏大国,千千万万华夏子孙,却最终沦落到被一关外农奴外族所欺凌统治,实乃汉人数百年来痛心疾的一大恨事。李修远身为华夏子孙,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液,又怎能让这等恨事再次生。
只是这一切对于李修远而言还有些遥远,他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将大明推到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上。
政治,是一件很难用言语就能够说的清楚的事情,李修远虽然只是一个官场上的初哥,却也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太过己甚,有时适当的妥协是必须的,因为妥协是为了保持暂时的平衡,更是为了韬光养晦,使自己将来变得更强。
所以在圆满解决了跪拜礼一事之后,李修远对于练子宁和袁泰所弹劾的三个人,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督察院左都御史袁泰第一个弹劾的陈云,因为跪拜礼一事得到解决,自然不可能再受到什么处罚,李修远与袁泰两人都适可而止的不再讨论陈云的事情。
至于礼部侍郎郑居贞,袁泰提出要廷杖五十,以示惩戒,又因其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是以还要求皇帝对其降职处理。
李修远怎会不明白袁泰这是在公报私仇,只是郑居贞的确是犯了错,又是在几百只眼皮底下犯的,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揭过,因此李修远将廷杖五十改为廷杖二十,并降职为礼部郎中,以儆效尤。
袁泰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最终想要的结果,但能打击到郑居贞,也算是出了口恶气,因此并没有再继续纠缠下去。
倒是在对待司礼监掌印太监吴亮的这件事上,让李修远有些郁闷。
从本心上来说,吴亮虽然年纪比自己小了几岁,但脑子比较灵活,很懂得察言观色体会自己的意思,再加上吴亮心性比较单纯,李修远对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可是古往今来,能够弄权乱政的宦官们也几乎都是像吴亮这般,先以自己的乖巧获得皇帝的喜爱和信任,然后慢慢的野心开始剧烈膨胀,从此便蒙蔽天听作威作福。
一想到吴亮,李修远心里忽然一阵后怕,这几日来吴亮的表现让自己对他渐渐放松了警惕,以为他这么听话,断然不会背叛自己。可是,奴才毕竟是奴才,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反咬一口。
看来不管以后自己身边有多乖巧的奴才,都绝对不能毫无保留的信任了。李修远在心中暗暗提醒自己。
对于吴亮的处理办法,满朝文武大臣们都完全团结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