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君臣博弈之第一个胜利 (第2/3页)
利益为前提,从中获取自己所需求的。一旦这种新规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必定要遭到下位者的抵制和反抗。
在大明王朝这个充斥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思想的封建时代,等级制度极其鲜明且严格。不在其位,不为其事。跪拜礼的存在,虽然更多的只是流于一个形式,却无疑是最能体现各个不同层次阶级之间的等级差异的。
这是一种身份及地位上的优越,符合某些群体所追求的‘做更下位者的上位者’的利益追求。
想明白了这些,李修远心中并没有任何欣喜之情,反而隐忧更甚从前。
“看来自己的突破口并不应该是自己这个上位者的下位者,而应该是下位者的更下位者。”李修远眉头紧皱,口中喃喃自语。
“陛下,先贤有言:低不闻,却非宜。又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是以微臣以为,同朝为官者,皆为同僚,揖让之礼,甚佳;而跪拜之礼,当废。”当李修远回过神时,最后听到的便是卓敬铿锵有力的‘跪拜之礼,当废。’六个字。
卓敬说的这三句话的意思分别是:
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然而如果仅仅是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
因此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体的。因此卓敬认为,既然大家都同是大明朝廷的官员,皆是同僚,官与官之间,不管品级高低,用揖让之礼就已足够,而不必让小官见大官时再行跪拜之礼。
“好!好!好!卓爱卿所言甚是有理,正合朕意。”李修远一脸欣喜之色的连连高声赞叹了三个好字,甚至还伸手拍了拍卓敬的肩膀以示自己对他的大力赞赏。
没想到这卓敬果然不负自己所望,自己刚想睡觉就立马递枕头过来,果然不愧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如此人物,历史上的朱允炆却不知重用,着实可惜。幸好自己来自后世,又有脑二号的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