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如狼似虎的言官(二) (第2/3页)
一直少有劣迹,袁泰始终抓不住他的把柄,于是便整整忍了两年时间。今天郑居贞在朝会上失态高呼,恰好给了袁泰报仇的机会,袁泰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而且因为朱元璋对袁泰极为信任,连带着朱允炆对袁泰也甚为倚重,因此月前袁泰向朱允炆弹劾解缙时,朱允炆就立即信以为真,直接毫不犹豫的把解缙贬到大西北去了。所以这一次袁泰打算故技重施,打击政敌,消除异己。
袁泰上奏完毕,便板着一张老脸,若无其事的承受着文武百官们投在他身上的鄙夷目光。
众人此时也不敢再多言,都默默的跪在丹陛之下,静静的看着端坐于御座之上的李修远。
今天朝会上不管是跪拜之礼一事,还是后来接二连三的弹劾,使朝廷众臣们与皇帝的关系忽然变得对立起来。
废止跪拜礼一事,众臣竭力持反对意见,无疑是和皇帝唱反调;练子宁指责吴亮识字,罪在欺君,袁泰弹劾陈云与郑居贞,虽然都没有把目标直接对准皇帝,但在场众人均心知肚明,这些人与事情里头多多少少都有皇帝的影子。因此众人都一边小心注意皇帝神色,一边在心中考虑应对皇帝火的对策。
李修远现在脸色很不好,心情也糟糕透顶。他现在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古时帝王对这些敢于谏言的言官们是又爱又恨。
所谓忠言逆耳,古往今来还真没几个人有那么大肚量能容得下这些言官们毫不留情的当众指责,尤其是在君权统治的封建时代,更让帝王们难以容忍和接受。
李修远现在心里头就矛盾的很。不管这些言官们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是不是一致,但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显得那么理直气壮大义凛然,虽有小题大做的夸大之嫌,甚至有道貌岸然者滥竽充数以公谋私,却是无人去在意这些的,只因这一切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而最让李修远恼火的是,偏偏这些大臣官员们说的话,很难让自己有辩驳的余地。
该如何解决眼下这些难题,李修远一时间还想不出什么好对策,毕竟他是第一次遇上这些状况,政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