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长公主和张美人 (第2/3页)
元璋突然大慈悲之心。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铁血皇帝,当初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要被处斩时,朱标冒死求情,再加上高皇后力劝才最终免了宋濂一死,改为全家流放。
当然,张美人能幸存,其中或许也不排除朱元璋老来得女之后,朝夕与天真单纯充满童趣的女儿相处,突然脑袋一个灵光,悔悟自己曾经的杀戮和无情,并因此而起了一分善念。
不过历史终归是历史,史书记载的也只是史料。对所有史书史料都保持三分疑惑的李修远,想要知道这个张美人究竟如何,只需亲自前去瞧瞧便可知晓。
“青儿,青儿。”
李修远抱了宝庆公主正待继续前进,却听见一声急切的呼唤远远传来。
李修远循声望去,一名女子正领着一名太监和数名宫女匆匆向李修远的方向走来,虽然步伐有些快,却是丝毫不显凌乱,颇有风吹仙袂飘飘举,芳情惜花花踏月的女子风仪。
李修远眯眼细瞧,见她身穿大衫霞帔,上织金绣云霞孔雀纹,还有珠玉坠子配饰,心中已有些明了,想来这应该就是宝庆公主的母亲,也就是朱元璋唯一存活于世的后妃张美人。
美人的称号,起于东汉,止于明朝。在东汉之时,美人是没有爵秩的,只是每年给予一点俸禄而已,直到朱元璋时期,美人才拥有正四品的品秩。
“啊……妾身张氏参见陛下,躬请圣安。”张美人急匆匆出来找寻女儿,却见自己女儿被皇帝抱在怀里,不由吓了一跳,慌忙作揖道福。
“起来吧。”李修远点点头,微笑着让张美人起身,眼睛却忍不住将张美人上下扫视了一番。
张美人大约二十上下的年纪,红粉青蛾,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水汪汪的眼睛仿佛会说话般充满了灵气,像一典雅的小令,抒了小家碧玉的春情难谴;眉宇间淡淡的愁绪,又仿佛一阙说不明道不清的宋词,吟唱了古典佳人的惜春与伤秋。
张美人,确实无愧美人的称号。
“大长公主真是个可爱的丫头。”李修远有些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食指在宝庆公主可爱的鼻尖轻轻刮了一下,又惹来宝庆公主的不满。
“谢陛下赞誉,实乃妾身母女之荣幸。”张美人之前还生怕女儿冲撞了皇帝,此时见皇帝对女儿颇为喜爱,心中的一颗石头便落了下来,朱唇轻启,嫣然一笑。
娇而不俗、媚而不妖。这个温婉而不失秀美的江南女子,有着青春少女的清丽朝气,又混合着美丽熟妇的魅力,犹如画上江南的三月天,清和怡人,又时时明媚照眼,仿佛一株淡雅的荷,恬静亦不招摇,却吸引得大家情不自禁驻足欣赏、并暗自赞叹。
“不错不错。”李修远忍不住赞道,只是他也不知道自己称赞的是宝庆公主还是张美人,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对于李修远这句话,张美人不知自己该不该接茬。虽然皇帝只称赞了不错两字,但她隐隐感觉皇帝的话语中似乎另有所指,但她无法确定,便不敢轻易接话。
昔日两人因了朱元璋的缘故,只匆匆见过两三面,彼此间没交谈过一句。张美人身为先帝嫔妃,又身居宫中,对于皇太孙的传言倒是听的不少,几乎都是性子柔弱,温文尔雅,遵循礼仪,既仁且孝,人人皆云皇太孙将来必是一代仁人之君。
张美人对新皇的了解也就仅限于这些传言了。
如今自己是先帝所有嫔妃中唯一幸存于世的妃子,虽以遗孀之名居住在皇帝后.宫之外仁寿宫里,但地位上终究难免有些尴尬。
今日与新皇偶然相见,张美人心中毫无准备,心里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不知皇帝心中是何想法。
李修远自是不知道张美人在短短片刻间便千回百转的想了这么多。他只是在感叹**佳丽三千,果然个个都是非同一般的天姿国色,若自己能将张美人这般美女搜罗帐下,着实是人生一大幸事。
然而遗憾的是,自朱元璋驾崩之后,所有**嫔妃除了张美人外都已陪葬。如今建文帝朱允炆又是刚刚登基,还没来得及选妃,因此此时的堂堂大明**其实只有三个女人,一个是张美人,一个是他生母吕氏,剩下一名则是正牌皇后马氏。
**人数如此稀少,恐怕古往今来都极为少见。
建文帝朱允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