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转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三章 转变 (第2/3页)



    “谢谢关心!”雷灵云定睛看了李茹兰一眼,他的命运实在太不公平了。小的时候身边没有父亲,而在异界的时候,身边又只能尹千年每天教他这个那个。他几乎五年没有与女人说过话了,当然,芳幽润这些少女除外。

    “好清澈的一双眼睛,想来定然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这北极之地呢?”李茹兰同样打量着雷灵云,一对上他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睛顿时被吸引住了。不是那种电光闪烁的着迷,而是自内心的感觉雷灵云的眼睛好像在传达着某种柔和的信息。

    “你怎么会在这里呢?”这时早已走远的科考队员又走过来三四个青年男女,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严究生。来北极也是报着一种实习的心态,能够见到一个年纪比他小几岁的青年男子当然好感倍增。

    雷灵云见众人都是眼神古怪又充满好奇的盯着自己猛看,虽然他脸皮厚得可以,但也经受不住如此猛烈的攻势。支支吾吾的想要找出个说法来,刚才他蹲在冰山后面时就已经在想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一个是他满意的答案。雷灵云是个很追求完美的人,如果想出来的答案不是圆满的,那他就会觉得既然这样还不如随便找个借口敷衍了事得了。

    见众人你一句他一句的说个没完,张峰义老脸一沉,扫了一眼这些自己的学生,没好气的道:“你们一个个都是科研人员了,怎么见着个人还这么大惊小怪的。没有一点身为科学家应有的气度和冷静。总是对人家问个没完,这多没礼貌啊!”说着,转过身一脸讪笑的问道:“这位小兄弟,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呀!”

    “组长。”那些年轻的科考队员顿时晕倒,这组长说话就是有水平,好一句有气度要冷静。叫别人不问,他自己却又开口去问。

    雷灵云笑得很真诚,终于看到一群能够和自己正常沟通的同类了。心里说不出轻松,也很得意。因为,他想到了一个最圆满的骗局――那就是直接运倒。

    “喂!小兄弟,醒醒,这北极地区你可不能随便晕倒啊!”张峰义一见雷灵云两眼一翻,晕了。顿时吓得慌了神。你要他去做科研工作他保证比谁都行,但要他去干别的行业他可能一样也干不过来。见雷灵云晕了,顿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北极地处高寒地带,虽然海拔只有四五百米,但风却极大。雷灵云晕倒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自然补给不足,在加上他穿着实在太少容易受冻,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能够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窒息。

    李茹兰显然比张峰义要沉着冷静,他随手招过来两位身材较高的男队员,指着晕过去的雷灵云道:“你们快点把他送到“水神”号上去。”

    那两位“防熊队员”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径直来到雷灵云身旁将他扶住架着走向雪地摩托车。所谓“防熊人员”,顾名思义,就是遇防北极熊出没时随时准备用肩上的冲锋枪将其射杀的人。由于穿得像个粽子实在看不出身材是否魁梧过人。但他们倒也利索,李茹兰的话刚说完他们便知道要干些什么了。

    时间不长,高空上面终于出现了一架墨绿色直升机。科考队员们终于流露出了笑脸,那如雄鹰般的救援直升机就如同他们的救命稻草。要是现在在出来一头北极熊他们也不怕了。

    直升机的螺旋桨在离冰层三十米的高空出“轰隆隆”的呼啸之声,就连雪地摩托车上的雷灵云也感觉到了希望的曙光,但他却不着急“醒”过来。他想等到科考人员将他送回国内治疗,然后在伺机闪人。但这次他的如意算盘似乎打错了。

    在北极地区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府郎伊尔宾,早在二零零一年中国就在这里建立了座北极科考站。

    直升机并没有停下来,而它来的也太没有价值了,白白浪费了些汽油。其他科考队员都三五成群的朝着“水神”号下面的油艇走了过去,北极随处可见的冰山和薄冰使轮船不得不停留在相对安全点的地方。科考人员只能先上了油艇他们才能在上“水神”号,而雷灵云由于仍然“昏迷不醒”,只得开摩托艇将他带回科考队的船上。

    张峰义和另外一名科考队员留在了摩托艇上照看雷灵云,正在这张峰义暗暗嘀咕这小子面色红润,呼吸均匀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晕倒时。他终于又醒了,而且还在装傻充愣。

    雷灵云抱着你问吧,反正我就是不说的态度跟张峰义拗上了。无奈之下,张峰义哪出了杀手锏。装作随意的给科考站打去了电话,言简意赅的说明自己这处刚要新建的分站捡到了一个中国青年。

    见张峰义笑的奸诈,雷灵云皱眉问道:“张组长,你们来这里是要干什么啊?还有,那个手里拿着照像机的女孩是干什么的?”雷灵云对其他的科考队员几乎都没有什么印象,唯独对那个身材偏瘦,看上去比较清秀的年轻女孩有点印象。不是因为女孩的身材和容貌吸引了他,而是因为那个女孩在见到北极熊时所表现出来的觉着冷静就连张峰义也只能望其向背。

    由于刚才的一番交锋,雷灵云也知道了张峰义的身份,只是不知道他来这里干什么科学工作。坐在摩托艇上看着四周呼啸而过的景色,雷灵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冰雪的世界。

    张峰义依然是笑得可怕,装模作样的看着外边,随口说道:“哦!你说的那个女孩叫陈艳丽,是一名战地记者,她这次是跟随我们来北极拍摄的。我们是来北极做考察的,而现在必需要将“冰站”建成。这一“冰站”营地将要创造中国科考位置的最北端记录,是中国次在如此高纬度海域对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