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盖鸭棚 (第2/3页)
张牛就到毛竹地,还有小不点和金刚,现在出门都有固定队伍。
山里毛竹一般都是些老毛竹。很少有新抽出的毛竹,每年的春天和冬天,毛竹林连片的竹笋从地下拱出来。眼力好的熟手,就凭一丝开裂的地方,就可以断定下面有竹笋。这两个时候,就会有许多人上毛竹山。找竹笋。竹笋尤其已冬笋卖的最贵,而春笋的价格就一般了,那时候什么小竹笋,野毛竹笋。山里多的是,价格就这样掉下来,不值钱了。
冬笋刚大量出的时候,就有不少二手贩子进村,收购鲜竹笋,自家只留下少许。基本的都会卖掉。也有的人不卖而是自己拿来做竹笋干,或者是阉竹笋。要是天气好,过年就可以吃上竹笋干,一般都是竹笋和老鸭子放在一起烧。味道不是一般的好。
黄大伯的毛竹,根根都特别的高大。,没有分枝。笔直到顶。毛竹不是选越大越好,一般都要选些陈年的。很好辨认。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张牛则专朝老毛竹下手,哗哗的一根根毛竹倒了下来。削去后面的分叉,和顶尖,这样就搞定一根毛竹。
就这样忙到中午。再从山上背到山下过称之后。他们用三轮车拖到张牛那去,这也花了张牛不少的rmb直呼心痛。
刚砍的毛竹都堆在院前的空地上,毛竹砍下来还要晒上几天去掉水分,要不到时用铁丝扎的时候,明明应该扎紧了。可没几天功夫又松开了这就是毛竹还有水分的问题……
休息一天后,张牛叫来父亲,大伯等一干亲戚一起来帮忙盖鸭棚,上午挖坑打桩,还要把毛竹按多长一短锯下来。再劈出一根根大小均匀的细条毛竹,这个到时候用来充当夹条。
一上午在水塘边就立起来三根大桩六根小桩已经有初步的棚架子了。中午吃喝后,又继续开工。已经有了架子。下午的度的快多了。最后上面盖上沥青油毡。并用竹条一一用铁丝扎上。一座简单的6地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