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影子军刀 第七十五节 山林之王 (第2/3页)
两人再次停下来的时候,东方的天空中已经出现了鱼肚白,太阳就在东面那些山头的下面,正在缓缓的升起。
“前面,大概2公里!”凌天翔朝南面指了一下,“大概还要走3到4公里,希望能够及时赶过去。”
袁德良小跑着跟了上来,朝着凌天翔指的方向看去。地面上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也没有任何界标,可前面就是伊军控制区与美军控制区的分界线,是一条宽2公里地隔离带。美军没有继续进攻,伊军也没有反击,好像那里就是一条国境线一样,双方地士兵在两侧的防御工事后面守卫着自己地防线。准确的说,是伊军躲在自己的防御工事里面,而美军则利用装甲部队与空中打击构筑了一条没有任何外观的防线,一条看不到,但确实存在的防线。
“小心传感器。”袁德良走到了前面,“我在前面,你别跟得太近。美军肯定在这边撒布了不少的传感器。”
凌天翔点了点头,等到袁德良走出20多米之后,这才跳下了岩石,跟了上去。
美军凭借强大的空中打击,以及远程炮兵,根本就没有构筑任何步兵防线,而是在需要的地方撒布了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有的是依靠震动来确定周围的情况,有的是依靠噪音来确定周围的情况,有的则是依靠红外感应,甚至是探测无线电波的方式来确定周围的情况。每个传感器上都有一个信号发射装置与定位装置,在探测到了异常信号之后,就立即把消息发送出去。在附近执行任务的战机,或者是部署在附近地炮兵部队收到了消息之后。就可以立即确定目标的位置,如果有侦察力量在附近的话,会再次确认情况,确定是敌人之后,就立即进行火力打击。如果情况紧急,比如数个,甚至数十个传感器同时发回消息。指挥官判断为敌军大规模反击,就会立即发动火力打击。
传感器一般都有伪装。有的像是普通的岩石,有的则像是动物的粪便。虽然伪装得都很低劣,袁德良与凌天翔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在某个裸露地岩石上突然出现了一坨动物的粪便,那就肯定有问题,不会有任何野生动物会将粪便排放在裸露地岩石上,即便是活跃在山区里的岩羊、山羊这些动物。但是,仍然有很多伊朗的游击队员在山区里遭到了美军的火力打击。
两人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只是偶尔会停下来一下,在袁德良确认情况之后再继续前进。美军是利用飞机撒布传感器的,因此分布没有任何规律。如果是高空撒布的话,就不会分布得过于密集。另外,扎格罗斯山地区地面积有数十万平方公里,就算战场只有数万平方公里。美军要保证每平方公里有一个传感器的话,也要消耗掉数万个传感器,算上撒布传感器的消耗,需要花掉上亿美元。而真正要确保严密监视每一处地点的活动,使用作用范围只有20到50米的传感器,平均每平方公里需要使用2500到400个传感器。而这些传感器多半是一次性使用的。回收起来更费钱,就算美军财大气粗,也不可能动用数百万个,甚至数千万个传感器来监视在山区里活动的游击队,最多只能保证在重要地段部署传感器,而且还远不可能达到严密监视的水平。
两人选择地多是裸露的岩石坡地,是最不适合部署传感器的地方。半个小时过去后,袁德良停了下来,凌天翔也立即收住了脚步,见到袁德良朝他招了招手。这才跟了上去。
“前面?”袁德良朝前方的山坡指了一下。
凌天翔拿出了地图。军用地图上标出了每一座山丘的高度,他用定位系统测了一下所在地点的高度。然后说道:“对,美军地第一个据点就在山坡的南面。”
军用gps/ins定位系统与民用型的相比,除了定位精度高了一个数量级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确定所在位置的高度,而民用系统却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