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 全面战争 第七十六节 重重打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七 全面战争 第七十六节 重重打击 (第2/3页)

地基础,加上仿制su-27与su-30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从美国的f-22与f-35上获得的启发,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就只是时间而已。

    实际上,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而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一次机遇,即俄罗斯向共和国发出了共同研制pakfa的要求。当时,俄罗斯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这种先进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虽然已经邀请了印度加入,印度也准备拿出4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但是这仍然远远不够,因为pakfa的研制经费在160到200亿美元之间,而俄罗斯最多就能拿出60亿美元。研制资金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而当时能够拿出这么多的资金,同时又与俄罗斯关闭比较密切的就只有共和国了。

    参与pakfa研制工作的最大好处就是获得了al-41型发动机的一些关键技术,而当时共和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采购pakfa,加入研究的目的就是获得技术。虽然后来pakfa采用的发动机是al-47型,但是al-41的技术已经足够先进了,需要共和国的工程师消化好长一段时间,另外al-47是在al-41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推力增加得并不多,主要就是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与可维护性。而共和国在al-41的基础上研制出地发动机不但提高了推力,寿命与可维护性。而且还降低了耗油量,其性能指标甚至比al-47还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有了发动机,一切问题就好办了。也就在阿根廷向共和国提出采购f-14的意向时,j-14的试飞工作正式开始。任何一款战斗机,就算是采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设计,也需要长达数年的试飞时间,f-22的试飞用了近10年。f-35也有8年左右。而j-14的试飞周期至少长达6年,这已经不能继续缩短了。因此。当时凌天翔才会建议阿根廷优先购买成熟地f-10,而不是还没有研制成功的f-14。

    从总体性能来看,f-14针对地就是美国的f-22。其空重达到了19吨(减重之后的指标),最大起飞重量31吨,满油航程超过了3500公里,执行空战任务时的推重比超过了1.6。另外该机具备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且采用了内部弹舱。隐身能力不亚于f-22。说白了,这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重型战斗机,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二款达到了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重型战斗机。

    当然,j-14的研制工作不可能做到彻底地保密。早在马岛战争爆发前,美国就已经获得了相关的消息,而当时美国做出的反应是,立即将部署在关岛的f-22增加到40架,并且向冲绳岛部署20架f-22。随即美国国会通过了空军的采购计划,在未来5年之内,美国空军将再获得149架f-22,使美国空军的f-22机群数量达到300架的水平。最后,美国甚至开始考虑向有需要的盟国出售f-22,这其中最积极地就是日本与以色列。

    与美国在研制出f-22后。将其列为国家最高技术装备,甚至立法不准外销不一样。从一开始,共和国就在积极推销f-14,而且,共和国主要盯住的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军机市场。f-14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几乎全部采用了共和国的技术,也就是说,共和国有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共和国地劳动力成本要比美国低得多,而且生产f-14的是国有企业。不存在牟取暴利的问题。因此。在出口价格上,f-14的单价仅仅为f-22的一半。大概为7000万欧元,而按照最保守的估计,f-14的战斗力是f-22的8成左右。另外,共和国销售f-14不存在降低装备性能的问题,甚至会在出口型上采用更好的设备,当然,前提是购买国肯花更多地钱。这些,都为f-14带来了极为光明地市场前景,按照当时欧洲一些机构的预测,如果f-14能够按照计划准时投入生产地话,那么其出口数量有望突破1000架,从而在未来20年之内,占领全球重型战斗机市场60%以上的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