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羽绒服 (第2/3页)
南、河北、湖北等也有展。有些农场等不过是共济会组织了一下让土匪不敢再去另外对贫困的地方提供了一些种子、农具、家禽等而已。这些农场有个一年半载的马上就不一样了。我国的农民真能吃苦耐劳!只要生活有盼头一样的劳动给一样的分配税收合理他们就肯干得很。而且学习文化什么的也有兴趣。
有不少战斗中致残截肢的军官特别原来是学生兵的经培训后担任了农场的领导。这样让他们干事比在荣军院养着他们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也容易解决家属的问题。他们的工资是共济会给的不许拿农场的一分钱他们照样干得起劲。只不过把农场搞得有点军事化的味道。
共济会的农场一般都给了一个收音机于是大家晚上或者农闲时就会到农场部听一下“戏文”学一下抗五军的歌也听一下新闻。这些事情不光提高了大家的思想意识还让大家有个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农民们有了钱第一个愿望就是为家里买个收音机然后是闹钟。科辉的钟表厂已经生产出手表不过价格比闹钟高得多对农场的农民一般是买不起的。加上自行车就是当时年青人结婚时说的“三大件”了。当然一般农民结婚时有个一件、两件的就相当好了。
人的“幸福感”总是与以前的经历、自己的心理以及环境人群的比较中得到的;这时共济会农场的农民们因为生活基本上能达到温饱了幸福感高得很!像一位老农民说的他这辈子前几十年吃鸡肉的次数还没现在一年中吃得多!这一年中他一共吃了五次鸡肉!真是幸福啊!
共济会的农场是受益民众最多的企业了。
抗五军的军需对工业和农业也有促进例如现在抗五军主要穿的是棉大衣比较重财迷就怀念起他在另一时空的羽绒服来。于是让南方一带的农场养殖鹅和鸭子准备为抗五军装备羽绒服。开始时生产的数量少根本不够装备部队;成本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