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后方建设 (第2/3页)
道路兼作浚河工作。设实用小学一处以兴教育设民众学校三处以奖励平民识字;设民众俱乐部一处每日有演讲并附以电影提倡民众正当娱乐;设图书馆引起民众读书兴趣;设地方医院每年施布种痘的两万余人;设公共体育场劝导民众注重体育;设乡村电话局以利交通。此外更以五万资金倡办染织工厂一处每月可织布一千二百匹袜子二百打并附设缝纫工厂与石印厂在内以上种种设施虽粗具规模均著有成效而经费一项每年不过八万元由过往船捐项下扣用。以有限的经费办许多的事业卢公之精神毅力有足称者。此外又向各方捐款以四万元建设温泉公园及中国西部科学院研究生物与地质两科该院复设有农场博物馆及动物园并设兼善中学一处组织义勇队二十名每岁到川康各地游行为采集科学标本之助。复另集资金两万圆办农村银行内附设消费合作社专为以上种种机关服务。此外有嘉陵小报为传达各项消息。最令人惊异者以上种种机关皆为卢公训练出来之二十岁左右青年所经理弟皆亲自访览不胜敬佩。
北碚面积纵横一百二十里昔称野蛮之地今变文化之乡以一人之力不数年间而经营如此孰谓中国事业之难办?党国诸公对此作何感想?卢公年四十许思想缜密眼光锐敏处事勤奋持身俭约虽时至今日仍短服布衣出门向不用车轿。至彼在北碚二十年内之计划(今已四年)即充实内容深入社会以全力建设经济基础。弟之来川以得晤卢公为平生第一快事。……”
北碚模式在这时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卢作孚为建设北碚是投入了相当的财力、人力的也希望才弥先生这样的老板能给予支持。北碚的图书馆建楼花了二万元钱都是靠这样捐赠财迷也为北碚建设捐了款。
所以财迷就决定把这些要保密的、对运输要求不高的产业建立到北碚去。也为将来一旦日军全面侵华时设一个安全的基地。
…………………………
财迷想全力搞安徽马鞍山的工业基地搞出潜艇但别的杂事总来找他。现在共济会、抗五军的声誉很高财迷又刚获了“青天白日”勋章所以他回上海后不少人前来欢迎。
有些人要对抗五军捐赠些钱这样的事财迷当然要去应酬一下。
更多是上海一些大学来请他去演讲讲抗五军东北抗日的事迹。这种事财迷是能推就推;但有时来请的都是文化名人、社会名流、学术泰斗;那边等着听他演讲的热血青年也是热情逼人比另一时空的“粉丝”们可能还要热烈。而且这些年青人可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一腔热血地爱祖国、爱人民。所以财迷也不能打击了他们的热情有很多时候也是要去的。
不过才弥先生的演讲没能完全符合热血青年的口味。他没有把日军说成是狗屁不如的纸老虎没有说只要横下一条心大家冲到东北就能把鬼子全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