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采茶戏团(下) (第2/3页)
也听说了,正想找你商量这事。”
这话让康怀学听了很舒明是他来请示,现在成了商量。
牛三立道:“刚才,我们谈到了若云观、养生茶是一种文化,其实。采茶戏也一样,也是文化,而且。几百年来,它曾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只是由于现在的电影、电视、网络的冲击,采茶戏快要被人们遗忘了,甚至面临断代、失传的危机,但我想,一种生存了几百年的地方文化,总还是有它的价值的,恢复采茶戏团,就是在抢救文化,这种抢救本来就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而且,采茶戏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搞好了,就又是我们通南的一大特色,甚至还能成为通南的“文化名片”让人一说起通南,就会想起采茶戏;一说起采茶戏。就会说到通南,那就有意思了。”
康怀学笑道:“好,好!还是牛县长想得深。我作为分管县长,当然更应该支持了!”
经过县政府办公会议讨论,采茶戏团的事得以通过,随后在县委常委会上也顺利通过,县委正式任命杨青茹为县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兼通南县采剧团团长,括号正科级。
县政府还是特批了函万元的启动资金,剧团人员中,杨青茹的工资还是在文化局,其他人,原来有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保留编制,新进人员,一律属于劳动合同制用工。
剧团在县群众文化馆办公、排练。没有专门的剧场,演出时可免费使用县政府礼堂。
经过紧张的筹备,通南县采茶戏团终于成立了。挂牌那天,县委书记薛祥,县长牛三立,宣传部长贺文彩,副县长蔡猛、碘不学都出席了。许多没被激请的单位,听说书记、具长都出川挂牌仪式,不请自来,还送来了花蓝。那天,县城的花蓝供不应求。
杨青茹尽管在接任团长之前自认为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正式运作以后,还是面临了许多困难,当这个团长。压力真的很大!不光是资金紧缺,人员结构也不理想,老的老。小的还有服装、道具的添置,等等。
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筹措资金。杨青茹熟悉的还是政府部门,但剧团不可能向政府部门化缘,只能向企业求助,而县里真正能拿出大把票子来赞助采茶戏团的还真不多,还是冠山乡的几个企业,如水泥厂、陶瓷厂、蘸器厂照顾杨青茹的老面子,多少赞助了一些,南冠汽运也赞助了一些,但是,光靠这些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得尽快拿出好节目来,有演出才有收入。
这天,杨青茹跑到赵鉴雄的“若云山茶业开有限公司”来了,杨青茹知道赵老板跟牛三立关系不错。但好到什么程度,也搞不清,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
赵鉴雄不在,上高公路工地了。范平平接待了杨青茹。
看得出,杨青茹很累,压力又大,人都有些憔悴了。
范平平望着杨青茹,心情也很是复杂。副省长的儿媳妇不做,跑到通南搞采茶戏团,到处拉赞助,搞得有人都在躲她,也算是自找苦吃了。
杨青茹又开始了她的“化缘**”先是谈起了采茶戏的三百年历史,通南采茶戏曾经的辉煌,现在采茶剧团恢复了,自己又是如何打算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