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只管烟草的副市长(四) (第2/3页)
太,一个腿脚不便,只能在轮椅上活动的老人。
说来也是“有缘”了,邹叶见了王老太太,嘴又乖巧,还使出平时从按摩女那学来的拍打、按摩、压穴功夫,伺候得老太太舒舒服服。老人本就寂寞、孤独,有了邹叶这么一个乖巧的年轻人陪伴、照料,嘴巴子又甜,很是欣慰。觉得这邹叶比自己亲儿子都好,索性就认“小叶子”做了干儿子。
南方人不大喜欢收干儿子,北方人则不然,只要瞅着喜欢,收个干儿子其实是件很寻常的事。京城有位著名相声、小品作家,收了18个干儿子呢,屁事也没有。
没想到,王家却因为王老太太一时高兴,收了邹叶这么个干儿子,搞出了政治丑闻。
原来,邱公子的母亲王老太太就是前国家领导人王老的亲妹妹,老太太也8o岁了,身体又不大好,当时正住在羊城某别墅区疗养。杨公子是在京城上班的,那能长年守在羊城?结识了邹叶这个“好兄弟”以后,就有心将母亲托付给邹叶照看,而邹叶也正有此意,这叫做“一拍即合”。
王老太太是过“候鸟”生活的,冬天一般都住在羊城,直到5月前后才回京城住,夏天到北戴河避暑,秋天回到京城,入冬又去羊城了。
邹叶也就跟着王老太太的习性走,混迹于京城、北戴河、羊城之间,其中自然是觅着了一些机会,跟一些党、政、军领导合影留念,这些照片,日后就成了邹叶的“政治资本”。
有了京城的人脉关系,财的机会多了。邹叶的生意也做大了,眼光、心气也高了,他算是明白了:人还得当官,得当大官啊,手里有了权,财也就是一个电话、一张条子的事,有时甚至都不用开口,人家就把机会送上门了。
这邹叶也真是运气忒好了。有一次,在王老太太家,结识了王老的老部下崔国义,此人是某陆军学院的校务部长,来京城看望老长,顺便也看望王老太太。王老太太也是一时高兴,当即向崔国义推荐了“小叶子”这个“人才”。其时,整个社会都在开放搞活,陆军学院也成立了企业管理局,办了经济实体,贸易公司、餐饮店什么的,一是增加收入,二是解决军属就业问题,崔国义也正在物色搞企业的人才,得知邹叶是搞企业的好手,还做过开区主任。又是老长推荐的,真是大喜过望,当即答应妥善安排。
随后,崔国义将邹叶弄到陆军学院,任命其为陆军学院企业管理局副局长,副师级上校,还向邹叶放了军官证、军服和上校肩章。
其实,邹叶的军籍还是没有的,这个要报总部,崔国义不想找这个麻烦。大概他认为,邹叶也不在意军籍什么的。真想要,只要他舅舅句话,有关部门还不是立马就办了?
邹叶有了“上校”的身份,还不满足,其时,东江省正在筹拍一部1o集电视剧《八一风暴》,摄制组组织了部分演创人员在京城采访一些参加过“八一起义”的老战士,其实也有扩大政治影响的意思。邹叶在京城得知此事,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