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召见(一) (第3/3页)
“这么快啊?你说。”
牛三立道:“打掉皮蛋疤子。”
“哦,水泥厂不办了?”
“既然是二选一,那就不办了。”
此时的牛三立态度坚决,那双明亮的眼睛也坦然地与朱宝国对视着。
“说说看,为什么选择打掉皮蛋疤子?”
牛三立道:“因为,张冬明的遗书中有一句话:‘老天开眼’。”
朱宝国听了,深深地看了牛三立一眼。
这个年轻人眼里确有一种深邃的东西。朱宝国心想:小敏至今还没见过他本人,但她却已经深受他的影响了,一旦看到这双眼睛,怕是会陷得更深罢?
朱宝国点点头,道:“皮蛋疤子能够成为省人大代表,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这些,你想过吗?”
牛三立道:“想过,是他用金钱换来的吧?”
朱宝国摇头:“你这样想,就太简单了。”
牛三立心中一动!
朱宝国道:“昨天,我跟幽州市的一位领导通了电话,他说,这几年,他曾经多次到皮蛋疤子的水泥公司考察,有时是陪同上级领导考察,他看到的情况是:皮蛋疤子的水泥公司确实在做大做强,管理上也越来越规范,还制定了五年内上市的规划。这说明什么?说明皮蛋疤子基本上完成了从一个‘罗汉’到企业家的转变,有人认为,这个转变是有正面意义的。”
牛三立就有些震憾,也有些明白了朱宝国话里面的意思。
就是说,郭运昌、王怀志、郑南这些人,其实都很清楚皮蛋疤子的迹史,也容忍了他的一些不法行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愿意见到一个所谓“浪子回头”的典型。
想想也是,皮蛋疤子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打打杀杀的“罗汉”了,今天的皮蛋疤子已经是著名企业家,是顶着省人大代表光环的人,而且还热心参与各种慈善活动。
这样的“浪子”,不是那些善于“树典型”的官员们希望看到的么?
这不也是一种“政绩”么?
能树这么一个“典型”也是不容易的,是消耗了一定的政治资源、社会成本的,是付出了代价的。
肯定有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个“典型”在一夜之间倒掉,此后的问责、追究,会使很多人难堪。
或许,一些龌龊的交易也是在“树典型”、“帮典型”的光环下完成的。
或许,还会引一场官场地震?
牛三立身在基层,不可能掌握更多的情况和细节,也不知道皮蛋疤子这个“典型”最早是郭运昌还是郑南树起来的。
但他现在知道了,皮蛋疤子在市里主要领导心目中的分量。
在皮蛋疤子没有犯下新的罪行的情况下,想要动他,还真的很难。
他无法猜测,市里的领导们看到张冬明的遗书以后,究竟有多少人会拍案而起?
反正,他觉得就这件事而言,绕过市里是对的。
朱宝国望着沉思中的牛三立,心里还是满意的。
年轻人考虑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很快作出决断,能够坚持自己的底线,能够面对自己的良知,这就很好了。
孺子可教也!
这时,办公室的门开了,一位中年妇女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