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节 大炮 (第2/3页)
没有开打但是毕竟已经不再象以前那么互相容忍了。不仅朝廷上的早朝朝议不再召开而且两人之间的贸易也几乎中断了林清华不再向郑森出售枪炮而郑森也不再将南洋一带的粮食运到林清华这里。
若不是中原地区已经渐渐的安定并且农业生产已经恢复了的话恐怕饥荒将会夺去很多百姓的生命即使林清华治下那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已经恢复了但是突如其来的粮食贸易的中断也曾让他忙了好一阵子由于能够从一些屯田地区得到多余的粮食所以饥荒总算是勉强挺过去了。
不过林清华面临着的另一个难题也让他很费了一番脑筋那就是官员们的俸禄放问题。由于与郑森的正常贸易中断财政的来源问题渐渐让人感到不安虽然林清华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展但是毕竟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看到效益的虽然税收增多了一点但由于林清华提高了官员们微薄的俸禄再加上军事费用开支和赈济灾民的开支财政的缺口还是很大的。
林清华的日子不好过郑森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因为快枪和子弹来源的断绝他向南洋一带的进攻势头开始减弱虽然他靠着几个投奔他的快枪场工匠的帮助建立了几座快枪场但是由于快枪所需子弹的生产工艺被林清华严格的保密着所以那些仿造出来的快枪只不过是摆摆样子而已在无法得到足够弹药供应的情况下这些仿造的快枪根本无法正常使用。而且由于他的商人无法得到足够的茶叶、瓷器、丝绸因此他的贸易收入也下降了很多这让他很是恼火。
更让郑森感到烦恼的是林清华在江南一带不停的修建堡垒虽然那花去了林清华大量的金钱但他仍乐此不疲那些水泥砖石建筑的堡垒就象是一个个卡在郑森嗓子里的刺一样让他食不下咽寝不安枕。虽然他也在江南一带建了一些堡垒但是那些堡垒与林清华建的堡垒相比较起来就好比是那竹篱笆一样不堪一击尤其是镇虏军所装备的大炮更是那些堡垒致命的克星见到镇虏军中的大炮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郑森只能是望炮兴叹了他除了甩出更多的金钱用来加固自己的堡垒之外已经再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由于两人之间的隔阂他们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先是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无法取得一致接着便又在南京城的治安管理问题上纠缠不清到了最后他们干脆分道扬镳将南京城一分为二林清华管东部而郑森管西部两人各把自己的巡逻队撤回井水不犯河水各自治理着自己地盘上的事情而那些原本表面上还是一体的朝廷官员们也分成了两班一班随着郑森常驻西帅府而另一班则随着林清华常驻东帅府这样一来朝廷就真正分成了东西两派隐隐形成对峙之势。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元帅府的保卫力量更是加强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这皇宫一带的小小地域里竟然驻扎着近十五万军队搞得风声鹤唳气氛相当紧张若是再加上双方在江南一带驻扎的军队整个明朝差不多一半的军队集中在这里这严重牵制了双方的力量不仅林清华无法全力向北经营而且郑森也放慢了进攻南洋的进度。
当然了在这种对峙下郑森是明显处于下风的这是由于不仅他的6军少而且大炮更是少的可怜无法对镇虏军炮兵形成有效制约所以他是不敢住在南京城里的他的居所位于南京下游十余里的船上由他的舰队保护他的安全。
既然形势很紧张那么林清华自然也不能大意除了加强府邸一带的防守之外他还特意在府里挖了坚固的底下室地下室顶上那厚达六尺的水泥钢筋层足以保证他的安全。
林清华不愿意离开南京城的原因除了想向郑森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就近控制朝廷里的两个皇帝。
虽然林清华与郑森已经分道扬镳但是对于皇宫里的那两位天子他们都没有把其挪到外面去的意思还是与以前一样皇宫由两人的卫队负责保护而伺候两位天子的太监也是两人共同招募由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两人没有再在皇宫里上过早朝因此那两位天子倒显得有些自在了他们两人除了每日领着太监和自己的妃子们在后花园里赏花看雪之外就只剩下研究房中术的兴趣了。
在这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林清华不仅巩固了他的那些地盘而且还成功的逼降了云南的土霸王沙定洲大半个云南和整个广西已经落到了他的手里除了一些还在负隅顽抗的云南小土司之外云南已经成为了一块新的财源重地不仅井盐源源不断的输出而且气候炎热、人烟稀少的云南还成为了一块新的屯田之地那些淮河水灾的难民被林清华分批送往云南在那里定居下来此举不仅解决了难民们的吃饭问题而且由于他们都是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的并组建了民兵师因此云南将不再是一块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南边的战事渐渐接近尾声而北边的战事却仍然没有结束。
清军在与镇虏军争夺山西的过程中损失很大不得已他们只好放弃了山西退守直隶做困兽之斗。
当马满原率领的骑兵部队在鲁南平原再一次沉重打击了清军骑兵之后山东也告光复。本来他的部下是想挟胜利之威一鼓做气拿下直隶的但是林清华却另有打算他命令部队停止继续攻击直隶一带的清军转而经营蒙古草原。
在他的命令下平定云南的部队被大量调到北方山西镇虏军人数增加到了近十万人他们按照林清华的安排分成三支部队轮换前往蒙古草原作战由于合理的安排因此在漠南蒙古草原上镇虏军始终保持着至少三万人的作战力量与他们一同作战的还有由河西回回骑兵整编而成的一个骑兵师同时还有从青藏高原征募而来的五千蒙古和硕特部骑兵他们由固始汗的一个儿子统率协助镇虏军征服漠南草原上的各蒙古部落逼迫他们与满清断绝一切关系并向林清华称臣纳贡。
由于双方不仅力量悬殊而且由于镇虏军武器先进力量集中进攻目的明确因此当那些各怀鬼胎、一盘散沙的蒙古王爷们看见自己部下的那些骑兵被镇虏军打得象炸了圈的羊一样四处乱跑的时候当他们看到那些前来支援他们但却也被镇虏军打得狼狈不堪的清军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冷静的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在与和硕特部的使者交谈之后他们大多选择了改换门廷向林清华臣服与满清断绝来往并将他们的儿子送到武昌与和硕特部未来的领一同在林清华派来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汉语与汉字。
对于那些不肯臣服的蒙古部落林清华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策略他向那些已经臣服自己的蒙古王爷许诺谁打败了那些不肯臣服的漠南蒙古部落那么那个部落的一切东西就归谁所有。在这种诱惑下蒙古王爷们纷纷联合起来主动进攻那些尚未臣服的部落由于镇虏军骑兵部队的协助战争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结束了当今年秋天到来的时候漠南蒙古已经被林清华统一起来而那些得到了好处的蒙古王爷们则将大量的马匹进献给林清华并用更多的牛、羊、马匹换走他们所需要的食盐、茶叶、丝绸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清华的财政压力并使农民得到了足够多的耕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在技术上林清华辖下工场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在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与那些刚刚从高等学堂技术学院毕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们的合作下蒸汽机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他们采用先铆再焊的方法成功的制出了第一台耐压锅炉为了防止其爆炸他们还在外面又加了一层铆接起来的钢板虽然看起来很笨重但是以目前的工艺水平能做到这一步就相当不错了。
在技术人员们的不懈努力下在第一台耐压锅炉制造出来两个月后林清华的第一台蒸汽机成功的连续运转了两天两夜在利用这台蒸汽机带动一架新式铣床将一根粗钢管拉出十五条膛线以后主管蒸汽机研制工作的宋应星宣布实验取得了成功。
对于这个进步林清华是非常高兴的虽然他曾在这其中点拨了一下画了几张想象图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那些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们完成的这表明他的高等教育体制开始结出硕果中国的技术将逐步取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真正统一。
蒸汽机研制出来以后林清华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宋应星全力投入到机械制造技术的改造上来将那些水力机械卖给私人工场而用卖得的钱展蒸汽工业当然了这些事情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须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因为林清华可不愿意耽误自己的军事工业毕竟镇虏军的军火需求是相当大的。
与此同时林清华还命令青衫社协助工场技术人员秘密制造一种全身铁甲的内河战舰他并不指望能够一口吃个胖子他现在需要的是用这种方法开拓技术人员的眼界并积累他们的经验为下一步的打算做好准备。
想到这里林清华马上又拿起一张空白公文在那上面写下嘉奖令宣布立即颁给对研制蒸汽机有功的四名技术人员每人一枚“公输班勋章”并奖励每人一万圆而其他的一些辅助人员也每人奖励五百至一千圆。
此时书房门外响起一个声音“元帅莫不计求见。”
林清华知道应该是莫不计送公文来了因此便起身将书房门打开。
门一开林清华却现门外除了莫不计外还站着另外两个人一人为刚从湖广调到南京的黄宗羲另一人则是青衫社领洪熙官。
林清华放三人进来命他们坐下。
莫不计将怀里抱着的一摞公文奏章放在书桌上随后向林清华禀道:“元帅这些奏章与公文属下已经处理完了就等着元帅许可了。”
林清华点头示意莫不计坐下随后他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