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海军 (第2/3页)
校的创建先离不开教员为了请到教员林清华马上命令马满原将带去的军中水寇派回一半并且在湖广一带重金礼聘老水手、老渔夫到学校当教员虽然他也知道海上的情况与长江上大不一样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毕竟时间不等人啊!
关于海军军官学校的课程目前林清华只设立了九个一为驾船二为炮术三为战术格斗四为辨别方向五为文化课程六为水上编队七为旗语信号八为数学计算九为测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文化课程和旗语信号课程因为林清华认为一支没有文化的海军是注定要吃败仗的。而对于海军来说海上的联络十分重要在这个还没有无线电的时代旗语与灯光信号无疑是唯一的海上联络手段因此他不辞辛苦的亲自编写了旗语信号编码和灯光信号编码用来训练学员。
结束了开学典礼海军军官学校的正式课程就开始了按照原先的计划先必须培养学员们的纪律性和服从行因此现在开始的当然是队形队列的训练。
林清华与莫不计等人站在校场之外看着那些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的海军学员。
莫不计有些兴奋的对林清华说道:“公爷依莫某看这海军好象比镇虏军要气派不少啊!”
林清华心中也有这种感觉但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直到莫不计说了句“上白下蓝果然醒目”的话他才猛的明白过来他看了看那学员们身上穿着的军服恍然道:“原来如此!”
莫不计茫然问道:“公爷说什么?我没听明白。”
林清华解释道:“镇虏军军服是我以前设计的那时候我光注意了方便却忘记了军容而且由于镇虏军的头盔是用铁片缀起来的所以看起来并不算太好看。看来有必要将镇虏军的行头改改了。”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莫不计立刻苦着脸说道:“公爷依莫某看此事不妨先往后放一放。”
“哦?为何?”林清华很奇怪莫不计会这样说。
莫不计说道:“如今四川、陕西刚刚平定用钱的地方很多这赈济饥民需钱这修整沟渠需钱这官员的俸禄需钱军队的粮饷更是需大量银钱。无事不需钱无事不紧迫而如今这各地元气未复钱粮征收不易这银子是用一笔少一笔眼看又要见底儿了。所以这给镇虏军换行头的事还是先放上一放等以后有了多余的钱再说也不迟。况且镇虏军穿着旧行头也很好看啊而且连打胜仗由此可见镇虏军还是非常厉害的暂时用不着换行头。”
林清华问道:“怎么?官库里的银子又快用完了?”
莫不计说道:“正是!前些日子咱们又从郑森那里买了些暹罗米准备赈济饥民之用但是由于快枪的制造度太慢所以只好用银子抵了一部分如今官库又快见底了。”
林清华皱眉道:“快枪制造的度怎么如此之慢?我不是命令在四川山溪较多的山岭之中再建一些工场吗?而且我还下令将快枪的枪托与护木分派给民间制造以便剩出工场人力全力制造枪管等物怎么?难道民间没人敢接这活儿?”
莫不计说道:“回公爷四川的工场还没有建好而且这也需要大笔银子至于将枪托与护木分派给民间制造一事依属下之见此事不易办啊。”
“有何不易?”林清华说道“我也知道枪管、枪机制造起来太过复杂因此并未将其也分派出去而那枪托与护木制造起来甚是简单其实这就是木匠的活儿嘛!只要手艺过得去相信能够造出合格的东西来只要咱们验收的时候用心检查就行了。这有什么不易的?”
莫不计解释道:“公爷说的自然很有道理但目前民间能够接这么大的活的作坊少之又少况且如果交给民间去造的话恐怕更加的昂贵我担心……”
林清华笑道:“不用担心你可以想想虽然咱们将银子给了民间的工匠但是最终这银子还会被当做赋税收回来一部分的而且那些工匠得了银子自然会起劲制造这样一来制造度自然加快了很多。况且假如那些工匠们有眼光的话他们还应该能够再扩大作坊的规模而作坊的规模一扩大生意就更好除了给咱们造枪托、护木之外还能接手民间的一些活那样一来的话收上来的赋税不就更多了吗?”
莫不计咽了口吐沫说道:“可是属下所担心的正是这个问题。公爷可以想想假如您自己经营木匠活当您赚了很多银子以后您会怎么处理这些银子?”
林清华睁大眼睛说道:“刚才我不是说了吗?假如我赚了这些银子就把这些银子大笔的投进作坊去再将作坊扩大些然后再接更多的活儿再赚更多的银子这样一来银子越来越多而那作坊也自然越来越大造的东西当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莫不计笑道:“公爷果然没有在大明朝做过生意全然不知道大明朝的工匠、商人们最喜欢什么?在他们心里什么东西才最可靠?”
听到莫不计这样说林清华猛然醒悟过来说道:“你是说他们不会将赚来的银子投进作坊里而是会用来买地?”
莫不计击掌赞道:“公爷果然聪明一点便通!不错他们一定会把银子用来买地的而且如今地价异常便宜要是他们不买的话恐怕还真是对不起祖宗呢!”
林清华伸出右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连声叹道:“哎呀呀!居然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他开始回忆起在学校学过的那些东西根据书上所说的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人一旦拥有了大笔金钱那么十之**会用来购买土地然后依靠地租盘剥佃户他们的身份既是商人也是地主而且更偏向于地主的身份。这样一来工商业所赚取的利润就大多被土地吸走了而工商业却始终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也得不到资金用来展技术而且土地的兼并也越来越激烈并最终将因此而终结旧王朝的统治开始新一论的循环。
怎样鼓励商人将钱投在工商业上这个很棘手的难题立刻摆在了林清华的面前。
林清华背着手来回走来走去在头脑中思考着这个问题。
看到林清华的这个样子莫不计凑上去说道:“公爷其实此事也并不难办只需提高些赋税就行了那样一来从工匠们那里回来的银子不就更多了吗?”
林清华头脑中灵光一闪停下脚步回头望着莫不计说道:“有办法了!”
莫不计问道:“有何办法?”
林清华将莫不计拉到身边小声说道:“就用赋税来调节。”
莫不计抬起头睁大眼睛问道:“向工匠多征税?”
林清华摇头道:“不是!这样一来谁还敢办作坊谁还敢开工场?我的意思是提高田赋。”
“提高田赋?”莫不计惊呼道随即他将声音压低说道:“公爷莫非你糊涂了?这田赋一高那些农人岂不是活不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