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节 经略陕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十三节 经略陕西 (第1/3页)

    落日的余辉洒在西安城那古老而高大的城墙之上城墙上那坑坑洼洼的墙砖还有那斑驳的夕阳无不向人诉说着西安那沧桑的历史。

    自从西汉定都长安以后长安就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并且也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中枢所有的资源、人力全部向着这里移动经过数百年的展长安成为整个中国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虽然在东汉、三国南北朝时代长安似乎被人遗忘但在随后到来的盛唐时代长安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并以其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成为融会东西文化的大熔炉。

    不过由于安史之乱的爆长安衰落下去再加上江南地区经济的快展长安最终一蹶不振此后的朝代再也没有在这里建都这里已经渐渐成为了一座毫不引人注目的西陲边城。

    明朝末年的大动乱更加剧了西安的衰落明军与李自成大顺军的争夺大顺军与清兵的拉锯使得这里残破不堪而当李自成撤离西安时他放的一把大火更是让西安城再不复往日的辉煌。

    当林清华派来的镇虏军最终协助陕西忠明武装拿下被清兵占领的西安城后整个城内已经找不到一处完整的房屋而那李自成花了很大力气修建的大顺行宫更是成为了一片名副其实的废墟。

    这种窘迫的状态迫使陕西的官员们不得不在军帐之内办公就连堂堂大明楚国公林清华也不得不住在帐篷里。

    与往日不同今天的中军大帐中坐满了人而且他们的面前都摆放着各种食物与酒很显然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这里进行。

    与成都大西行宫中召开的那场宴会一样今天宴会的主角仍然是林清华而那些被请来的宾客则换成了明朝的陕西官员。

    其实与其说是明朝的官员不如说是自封的官员更合适因为连年的拉锯战已经使得以前的官僚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而且以前明朝任命的官员不是死在战乱之中就是逃得无影无踪因而现在的陕西官员全部都是拥兵自重的武将自封的谁的兵多谁的官儿就大谁的军队战斗力强悍谁的官位就更稳固以此推论现在的整个陕西官儿最大官位最稳固的人自然非大明楚国公林清华莫属。

    林清华此次一共从四川带来三万镇虏军若是再加上陕西留守的一万余镇虏军部队的话那么现在的陕西一省就有四万多镇虏军。虽然兵力不算多但是其战斗力却居全陕西军队之冠而且由于林清华有着大明楚国公的头衔再加上镇虏军刚刚大败强悍的三万蒙古骑兵因此没人敢和他对着干。

    既然楚国公的邀请函送到了自己手中因而众人没有哪个敢不给楚国公面子在宴会开始前半个时辰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其他人已经到齐就等着林清华入帐了。

    还是与上次一样林清华姗姗来迟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林清华命令卫队开道。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正在酒桌上聊得起劲时却听见帐篷外传来一阵整齐的步伐声。正当众人疑神疑鬼之时却见帐篷的帘子被两名身高体壮的卫兵掀开紧接着一队身穿镇虏军军服头戴头盔脚蹬长筒靴的林清华卫兵走进了帐篷他们人人手持快枪快枪的枪尖儿上插着雪亮的刺刀。

    卫队进入帐篷之后那本来还算宽敞的中军大帐立刻显得狭小起来幸亏卫队很快停止了迈步否则的话帐篷很有可能被那整齐的脚步声震倒。

    随着军官的口令声卫队很快立正、转向分成两列正对两边的酒桌士兵们随后将手中端着的快枪放了下来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桌子上的那些官员。

    虽然在坐大多数都是久经战阵的武将但毕竟林清华的这个举动太过骇人听闻因而一时之间众人倒真有点儿不知所措纷纷东张西望并在心中猜测着林清华的用意。

    正当众人心中惴惴之时忽然听见帐篷外有人高喊一声:“楚国公到!”

    又是两名强壮的卫兵引路紧接着一名身穿镇虏军军服的年轻人跟在他们身后走进了中军大帐而他的身后则还跟着两名同样魁梧的卫兵。

    年轻人两眼直视前方迈着大步径直走向那最里边的上席。

    不待旁人解释众人已然明了此人是谁因为除了大明楚国公林清华之外还有谁敢坐在那里呢?

    其实在坐的大多数官员并没有见过林清华他们只是从别人那里听说了楚国公林清华引兵入陕西并将入寇的蒙古骑兵击败但他们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林清华本人今日才是他们第一次领教林清华的威风。

    几名机灵的官员立刻走出席位绕过挡在酒桌前面的镇虏军卫兵跪在走道上口中高呼“参见楚国公。”

    有他们带头其他人也纷纷有样学样一时之间整个帐篷中有充满了喧闹声。

    林清华满意的看着跪在下面的那些官员心中暗自赞叹莫不计的主意确实非常好。按照莫不计事先的吩咐林清华并没有急着让那些官员站起身而是大大咧咧的坐在那里向着众人大讲了一通济世救民的道理等那些官员们跪得膝盖生痛之后林清华才命他们站起。

    正当众人忍着膝盖上传来的疼痛走回座位时帐篷外却又响起一声喊叫声:“紧急军情!”

    众人惊疑不定的向那帐篷口看去片刻的沉寂之后那帐篷口黑影一闪一名身穿儒袍的文士奔了进来。

    在众人不解与迷惑的目光之中文士迅奔到林清华面前一丈远处随后向林清华禀道:“禀楚国公湖广战事已起桂王兵分两路一路渡江攻打安庆一路出九江攻岳州湖广告急!”

    众人闻听之下大吃一惊这文士的话就象是在这里引爆了一颗炸弹使得这里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惶惶不安片刻的迟疑之后众人齐将目光投在那正襟危坐的楚国公的脸上。

    出乎众人意料林清华脸上并未表现出太大的震惊他只是轻声说了句:“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桂王的几万羸兵吗?只需几仗就能将他们全部消灭!”

    帐篷中立刻沉寂下来静得有些可怕紧张的气氛让几名文官有些受不了了摇晃了几下之后他们就向后倒去只听得“乓乓”几声他们身边的桌子上的各种美食、器皿就打了一地。

    几名镇虏军卫兵毫不客气的将这几名昏倒的官员扛了起来几步就将他们弄出了帐篷。

    剩下的那些还算清醒的官员纷纷伸出袖子去抹额头虽然他们头上什么汗也没有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定下心思并安慰自己内心的惊恐与不安。

    林清华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随后安慰众人道:“诸位不用担心害怕天塌下来有我顶着你们只管喝酒吃菜就行了!”他转过脸去看着那名文士说道:“莫先生你将事情大致的说一下免得诸位同僚大惊小怪影响宴会心情。”

    莫不计说道:“遵命!”他转过身子扫视一眼众人随后说道:“诸位不必惊慌那桂王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用不着害怕他。想必诸位一定知道川中诸将斥责桂王的那封联名信了吧?”

    莫不计将头扭到右边看着一名中年将领问道:“孙守法孙大人你应该听说过此事吧?”

    孙守法赶紧站起略微沉思一会儿随即说道:“是的下官确实听说过此事但由于南京距离西安甚远而且朝廷上也没有什么明诏因此下官无法得知详细情况只知道这其中似乎跟中兴皇帝遇刺一事有关系。”

    莫不计笑了笑随即又走前几步询问孙守法身边坐着的一人说道:“武大定武大人你想必知道的多些吧?”

    武大定是个粗人没有孙守法那么多顾虑于是便大大咧咧的说道:“确实听说过那些川将指责桂王派人刺杀了中兴皇帝要桂王退位自裁此事虽然没有朝廷的明诏不过武某相信这不是谣言。”

    莫不计笑道:“不错武大人说的对那封信上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众川将都在信上签字画押因此绝对不是谣言这是千真万确的真事!”莫不计深深叹了口气说道:“本来众人是想让那桂王自知理亏而自行退位的但却不料那桂王不仅心狠手辣而且脸厚无比他见阴谋败露便狗急跳墙妄图杀害众将他向楚国公下了密旨命楚国公缉拿并就地捕杀众将但楚国公宅心仁厚不忍加害忠良于是便将那密旨押下了。岂料那桂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见楚国公不处置那些川将便认为是楚国公幕后策划了这一切于是就心生怨恨在多方筹集兵力之后他便派兵攻打湖广因而今日才有这湖广之战!”

    对于莫不计演的这出戏林清华非常的满意他向着左边望去紧紧的盯着几名官员。

    那几名官员早就投靠了林清华见林清华向他们投来目光于是当即心领神会一起走出席位向林清华禀道:“楚国公宅心仁厚让我等十分佩服那桂王篡权夺位刺杀中兴皇帝实乃令人不齿之徒!我等望楚国公高举义旗举兵讨伐桂王为中兴皇帝报仇!”

    莫不计转过身子故做惊讶道:“几位何出此言?”

    其中一人答道:“我等早就听说了楚国公不仅数次击败强敌为大明社稷立下赫赫战功而且爱民如子实在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青天。如今天下纷扰百姓不宁社稷不振正是需要一个为民请命之人出手之际而楚国公则是此当仁不让之人选因此我等这才为天下百姓请命斗胆请楚国公清除宵小扫平海内建不世之奇功!”

    莫不计连连点头赞道:“几位当真是明事理之人与一般愚蒙不同果然是心系社稷之人待朝堂上的宵小束手就擒之际定是几位飞黄腾达之时!”

    说完这些莫不计转过身子又扫了眼众人问道:“不知诸位的意思怎样?”

    听到莫不计这样说众人哪还不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于是众人纷纷重新走出席位站在走道之上向林清华齐声道:“我等愿意追随楚国公!”

    听着众人那并不太整齐而且也不太响亮的声音林清华心中一阵高兴他知道莫不计的计谋成功了大半。

    之所以只说成功了大半那是因为还是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的人没有表态他们仍旧坐在自己的席位之上冷眼旁观。

    林清华咳嗽一声随即说道:“我看还有几位同僚似乎有些异议不妨说出来让大家看看有无道理。”

    莫不计向那几人看了几眼随即转身向那最先站出来表态的几名官员使了个眼色。那几人心领神会当即走上前去其中一人指着一名坐在席位之上的官员毫不客气的质问道:“怎么?宋大人你莫非有什么异议不成?”

    那宋姓官员慢慢的站了起来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