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讲述 (第3/3页)
演?”
莫不计看了看满脸诧异之色的陈子龙淡淡的说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众人默然无语各自在心中思量着莫不计这话中的含义。帐篷中立刻安静下来除了人们的呼吸声外已听不到任何声音。
沉默良久洪英终于开口打破了这让人不安的宁静他看着莫不计那张满不在乎的脸缓缓说道:“也许莫先生说的是对的前些日子我读那《号角》见其中颇多观点甚是奇特特别是那进化一途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既然禽兽能够进化那么人难道就不能进化?洪某熟读史书知道凡是朝代的更迭必然会在乱世进行秦朝暴虐无道苛虐百姓便被奉行黄老无为的汉朝代替而那元朝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其任意苛虐百姓那么自然会为百姓唾弃遇到天灾便群雄四起最终本朝太祖英明神武扫灭群雄一统中原建立了大明朝。这朝代每更迭一次则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一点因为新朝君臣知道民生不易不会过于苛待百姓因而这赋役自然会比较的轻。大明朝自从太祖登基至今已两百余年虽然洪某辞官以后再也不曾留意朝廷上的动静唯一意关注民生教习弟子门徒洪某还不是瞎子洪某看得出来如今盗贼蜂起内忧外患官员们只知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象陈大人这样正直的官员无处容身而那些马屁之辈却身居高位百姓们的日子更是困苦不堪如今大明的形势已与那元朝末年差不多了依洪某看这大明的气数恐怕是……”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没有再说下去。
不过众人还是明白他想说什么但却终究没有人敢再接口说下去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
林清华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刚刚来到这个时代之时他就立志要改变中国的悲剧命运而且他也试图这样做但至少目前看来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够办到的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恐怕还不是政治上的改造而是国民思想上的改造只有将人们的思想从蒙昧、愚昧中拯救出来将民智真正开启中国才能步入良性展的道路而这需要时间。
林清华抬起头来看了看那些或站或坐的幕僚见他们大多数人的脸上均显出忧虑的神色。林清华知道思想的启蒙离不开读书人的带动只有当他们觉悟了那么整个民族才有可能全面觉醒。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所读的四书五经已经牢牢的钳制住了他们的思想使得他们只有忠君之心而无民族大义虽然在历史上不乏史可法、夏允彝、黄淳耀、侯峒曾这样的气节之士可是更多的则是那些卖身求荣的无耻之徒他们这样做固然有个人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那种禁锢思想的儒家理论的影响在那些人的心中无论是谁只要当了皇帝那么就是真命天子就是自己的主子那么就是自己应该为之服务的对象而这种思想全都是拜僵化的儒家理论所赐。
虽然在历史上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提出了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可那是他们在明亡以后痛定思痛的产物而且这种思想最终还是沉寂下去因为这并不被朝廷重视而且也不能为读书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读书人也无法靠着这种东西科举及第、光宗耀祖封建朝廷需要的是培养奴才的理论而不是培养自我意识的理论。
正是由于读书人的全面沉沦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不强而在封建时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以愚民为己任他们一边用四书五经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一边则用严刑峻法震慑百姓的反抗并利用提高接受知识的门槛的手段将整个国家文盲化于是历史就这样一轮一轮的往复一轮一轮的循环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整个社会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
所以要想让中国真正富强就必须先改造读书人的思想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想到这里林清华不觉苦笑了一下他忽然现自己以前真的是太幼稚了以为按照现代的理念成立个议会然后再把立法、司法、行政分开就可以了中国社会就可以实现快展了。于是他便在豫南豫东一带建立起这样的机构准备对社会结构进行改造原以为这样能够很容易就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可是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不仅那些议员法官们胡作非为而且那些读书人也不接受那一套。看起来整个社会似乎并没有做好接受先进社会组织结构的准备。
经过这么些日子的反思林清华终于认识到若想改造中国必须先改造民众的思想而欲改造民众的思想就必须先改造读书人的思想假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无从改造社会结构即使勉强的完成了那么等支持这种做法的人一死整个社会很可能马上解体并且回到从前的那条死路上。
听到洪英的话林清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觉得自己所费的工夫最终还是有那么一点作用的起码在读书人中出现了一些好的兆头他们不再全是原来的那种浑浑噩噩的奴才了他们中已经有人开始反思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人自不必说因为他们整日跟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的潜移默化下思想的转变可以说非常之快而现在这个洪英也让林清华看到了希望虽然他还不一定就是自己心中想的那样不过这起码也证明了假如真的有人开启他们的思想的话他们也是能够转变的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那么的顽固。
林清华可不愿意让这样的已经开窍的读书人被朝廷消灭虽然现在在自己的军营中没什么危险但毕竟还是小心一些为妙所以他终于开口说话将这种沉默打破。
林清华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局势艰难诸位的心情我也理解不过眼下这些事情并不是最让人心急的目前军情紧急那郑鸿逵仍然是不肯出全力协助进攻没有郑家的协助恐怕消灭洋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看诸位还是多议议这件事吧。刚才洪师傅所说的只是推测而已大家就当做一家之言吧不要再说出去了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洪英微微一笑说道:“楚国公的心意洪某能够领会不过既然洪某敢说那我就不怕我只不过是说了些实话而已难道朝廷连实话都不愿意听了?”
陈子龙微一点头随后又摇摇头说道:“楚国公说的好诸位也不要再说这些事情了依我看不如再议议这作战之事吧。”
众人知道再议下去也没有什么好处当即不再说无关之事专心商议战事安排。
但众人商议来商议去仍旧认为若无郑鸿逵的协助就不能保证在此处将困守水寨的日军全部消灭因而最终还是决定派人前往郑鸿逵军营联络其与诸军联合作战而且为了成功的联合郑鸿逵林清华和陈子龙还愿意将联合指挥权交给郑鸿逵。
作为身份很特殊的人物洪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前去联络的不二人选他在众人议妥之后就立即带着十几个门徒前往郑鸿逵军营准备想办法说服他参与联合作战。
林清华与剩下的诸人又商议了些军中事务方才将众人送出大营。
正当他准备返回中军大帐之时却见大营西北边远远的驰来数十名骑士从他们身上穿着的便服来看他们并非是军人。
他们来到辕门外就立刻停下其中一名骑士将一张帖子交与一名镇虏军哨兵随后便与其他人等在辕门之外而那哨兵接过帖子后也不敢停留立刻拿着那帖子向着中军大帐飞快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