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六十六节 (第2/3页)
知侯爷就在此处奴家心想侯爷与我家官人好歹也曾共事一场况且交情非浅所以奴家就冒冒失失的赶来了若有冲撞之处还望侯爷莫怪。”说到这里她已是泣不成声大有梨花带雨之势。
闻听至此林清华与莫不计对望一眼他们都有些惊诧。在林清华看来张慎言是东林党的代表人物而侯方域、方以智、冒襄、陈贞慧等人均为复社中人按说他们应该互相提携才是可现在却是如同仇敌看来在政治上确实没有什么永远的朋友。
林清华安定心思问道:“现在他们人在何处?”
李香君道:“已经押往朝阳门外只等朝廷下令就要开刀问斩。”
林清华不敢耽搁向莫不计吩咐几句令他前往顺天府随后他亲自率领一个营的镇虏军赶往朝阳门试图阻止行刑。当赶到朝阳门外时他才舒了口气因为那些所谓的潞王党羽还好好的跪在城墙根儿下行刑还未开始。
林清华找到监刑的一名刑部司员向他询问情况。
那司员见是威毅侯前来也不赶怠慢当下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详细经过讲了出来。原来张慎言见皇帝伤势极重很可能因此不治所以迁怒于他人认为是潞王一伙儿造成了现在这不可收拾的局面故而擅自做主跳开沐天波命刑部派人从黄得功大营中将潞王党羽全部提出押往城外只等皇帝归天就开刀问斩。
事情既已清楚想到李香君那哀怨的眼神与梨花带雨的模样再想起自己与侯方域等人的交情林清华觉得自己不能见死不救他对那司员说道:“这些人没有经过会审也无判斩的公文不合朝廷规制暂停行刑。”
司员道:“可是下官是奉了张慎言张大人的命令况且史阁部与诸位大人都没有异议……”
林清华打断他的话说道:“你不用说了我的命令就是暂停行刑!”他将手一挥召来镇虏军的营长命令道:“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准行刑否则你就开枪!”
那营长当即指挥部队围住法场刀出鞘枪上膛将刽子手赶出法场。那刑部带来维持秩序的兵丁自然也不肯退让双方箭拔弩张一时之间法场之上杀气腾腾。
那司员见林清华不肯退让彷徨无计之下只好派人回顺天府去向张慎言等人禀报。
双方就这么对峙着人人手心都捏着一把汗。林清华悄悄吩咐一名士兵到军营去再调两个营前来以便加强己方实力以防万一。
援兵未到史可法却先一步赶来他骑着一匹马奔进法场马还未停稳他即跳下马来跑到林清华身前道:“史某来迟一步险些耽误大事!”
林清华道:“史阁部昨日朝堂上不是已有成议了吗凡潞王党羽皆需交黔国公审理未审明之前一律暂押大营之中。但今天却突然将他们拉出来处死这可坏了规制啊!”
史可法将林清华拉到一边歉然道:“威毅侯莫怪。此事实在是太突然了!”他押低声音说道:“皇上遇刺以后伤势不但不见减轻反而更加重了如今已是昏迷不醒所以众臣才会着急急怒攻心之下张大人便认为潞王党羽一案事应从权应立即将所有党羽处死以免夜长梦多。”
林清华道:“夜长梦多?岂有此理!今日一早我就听说那潞王咽喉中刀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元凶已毙党羽能有什么作为?何来夜长梦多之说?况且这么多人谁是党羽谁人无辜你我等人怎能说得清楚?此事依我看是那张慎言等人了疯!不过我就不明白了史阁部可是明白人你怎么也同意这么干呢?”
史可法道:“当时史某也是彷徨无策了心中慌乱至极以至于未能思虑万全。刚才莫师爷奉侯爷之令前去找我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有些卤莽了当刑部的人也回去禀报这里所生的事时我就更着急了便急匆匆赶来所幸来得还算及时。”
林清华道:“那现在这些人该怎么处理?”
史可法道:“我赶来时已与诸位大人商议了这些人还是先押回顺天府大牢待审明之后再行处罚。”他顿了一顿又道:“威毅侯最好也与我一同返回顺天府衙门因为有要事与诸位相商。”
史可法口中所说的“要事”看起来确实非常重要因为大臣们正准备商议立储君之事。按说这立储之事是皇帝的家务是轮不到大臣门来管的但现在皇帝处于深度昏迷中不能言语而且他又未大婚更没有子嗣所以大臣们也只好越俎代庖了。
明朝皇位的继承最讲究的就是血统按照血统来看同崇祯皇帝朱由检最亲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孙即福、瑞、惠、桂四藩王其中原封汉中的瑞王朱常浩在李自成入陕西后就逃到了重庆后来张献忠军攻克重庆常浩全家被杀。另外一个有资格的是福王但他也已死所以目前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惠王朱常润另一个则是桂王朱由榔。
按照辈分惠王朱常润与潞王平辈比桂王朱由榔高了一辈所以看起来似乎他更合适一些。但事实上群臣对于拥立何人为储君仍是争执不下有人认为应立辈分大的所以惠王朱常润最合适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与其立辈分大的倒不如立桂王朱由榔因为他与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平辈而朱由检是继承了其兄朱由校的皇位而当的皇帝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由桂王朱由榔来继承皇位再好不过。
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之间顺天府衙门的大堂就象是菜场一样热闹看着这些吵来争去的群臣林清华终于再一次感受到了明朝党争、政争的厉害。作为一个外来人林清华是不会主动介入这种毫无意义的争吵之中的他只是静静的站在堂下观察着众人的表情等候着事态的展。
“威毅侯你来说说看谁为储君最为合适?”黔国公沐天波的声音传来将林清华也拖下了这趟混水之中。
林清华想了想道:“依我之见谁来当储君都一样只要他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就行!”他望着黔国公那张通红的脸说道:“黔国公那里不是有太祖皇帝留下的密诏吗?那上面说以黔国公为主官所以这事黔国公的话最有用。”
他将这个皮球又踢了回去将众人的目光又牵回了沐天波身上。
沐天波心中窃喜当下不动声色的沉吟道:“这个嘛……依老夫之见当以桂王最合适。当年桂王逃出那反贼张献忠之手后避难广西梧州老夫前来南京勤王之时曾听说桂王人品甚好这天子以德不以才所以老夫以为若立桂王则若假以时日其必为一代尧、舜之君。”
史可法闻听此言有些奇怪他问道:“可下官却听说那桂王自幼失学全未读书却不知是真是假。”
沐天波道:“桂王虽然才学不高但人品甚好这就够了要不然朝廷要我等这些臣子干什么?我等还不是以才学辅佐天子吗?天子以仁立天下臣子以才辅天子这才是圣人之道啊!”
一直站着默不做声的郑森终于开口了他道:“我以为如今形势微妙立君一事似乎不宜久拖不决还是应尽早决断。”
沐天波斜眼瞧着郑森问道:“那依你看立谁为好?”
郑森道:“依我看立储君当以离南京最近者为先所以唐王最为合适他现正就藩于杭州若是快的话一日就可赶到南京也免得时日迁延不利朝政。”
“一派胡言!”沐天波怒目圆睁瞪着郑森咆哮道:“唐王虽是皇家苗裔但其血亲甚远根本就不能与桂王、惠王相争!”
“黔国公此言诧矣!”一人走出来为郑森解围却是那被陈子豪救出牢房的黄道周现在他的脸上已经完全没有了那种菜色他走到沐天波面前说道:“如今形势危急皇上伤势毫无好转迹象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是立那桂王别的不说他人在梧州从那里赶到南京没有一两个月恐怕是赶不到的而这南京畿辅重地怎可将皇位空缺?况且唐藩原封地为南阳此处乃光武中兴之地当年刘秀从这里兵终于复汉家之业。如今天下残破以今揆古易世同符所以立唐王甚好。方才黔国公说的好‘以德不以才’老夫以为此言放在唐王身上甚为妥帖唐王虽出生于王府却从小就饱经患难知道民间疾苦将心比心老夫以为立唐王最好。”
史可法显然不同意黄道周的话不过他对于就近立储还是很赞赏的他说道:“那惠王现正就藩于嘉兴嘉兴离南京也不算远最多数日路程况且他与皇上血亲较近不如……”
张慎言听到这里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走出来说道:“诸位怎么只商议立储之事却全然忘记了救治皇上之事?如今皇上虽然伤势甚重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救治的可能诸位不如多议一下延请良医之事吧!”
史可法叹道:“这件事当真难办之极!大夫已经说的很清楚若想救治皇上则必须割肉取箭但天子九五至尊身系社稷我等臣工如何有这个胆量同意?”
张慎言道:“那……那难道我等就坐在这里眼睁睁看着皇上驾……驾崩?”
大堂之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都紧闭嘴唇生怕说错一个字就会后悔莫及。
林清华见众人都不说话当下也不开口。虽然他也想保持沉默但却不料张慎言逼了上来。张慎言走到林清华身边说道:“刚才威毅侯阻止行刑那么威毅侯一定有什么妙计让皇上脱险吧?”
林清华只好开口他说道:“我是武将只知道打仗眼下我虽然心急如焚但实在是毫无主意张大人为朝廷出力甚久应该比我想的办法好得多!”
张慎言道:“你没有主意?那万一皇上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
林清华道:“所以你就不想承担?所以你就让我来承担?难道朝廷的俸禄是白给你的?难道你是个吃闲饭的?”
听着林清华连珠炮似的问张慎言有些招架不住了他觉得自己就好象是一个捅了马蜂窝的人而现在那群马蜂已经飞过来了。他下意识的后退几步正想反驳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整个人站在那里傻愣愣的望着林清华。
林清华见好就收说道:“不如这样我们双管齐下一边立储一边找人救治皇上。”
“还要加紧捕拿刺客!”张慎言好不容易找到说辞便连忙说了出来他皱了皱眉头接着说道:“立储之事……”
黔国公沐天波走到众人面前说道:“当立桂王。”
郑森与黄道周齐道:“当立唐王!”
史可法小声道:“惠王也不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