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三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三节 (第2/3页)

黄河几乎年年决堤危害两岸百姓使得这一带成了黄泛区稍微有点大雨这里就会变成千里泽国。后来潘季驯受命治理黄河他调集百万民伕用了十年工夫才于黄河南下的一段河道两岸筑起千里大堤暂时压住了这条“狂龙”。

    李自成攻开封时守城的明将见闯军势大为了守住开封所以派人决了黄河不仅使闯军损失惨重而且也使附近百姓深受其害。后来李自成退走后黄河大堤才又被修好。

    现在的开封城又将面临一次黄河决堤之祸不过这一次决堤的不是明军而是清军。

    多尔衮的大营就扎在黄河大堤之前他命令所有的部队全部于大堤前驻扎并派出数千人开始挖堤。

    在清军刚开始挖堤时明军探马就觉了。林清华与众人商议认为若不及早动手击溃清军那么一旦黄河大堤挖开洪水将再次淹没这里并使这里本已严重的饥荒更加严重。

    商议既妥明军就立刻全军开拔向驻守大堤的清军动猛攻。

    由于黄河大堤很高使得清军居高临下明军的第一次攻势受挫。

    明军退后半里重新列阵林清华随后调整炮兵将其列于中军阵后。在休息了片刻之后明军再一次动了进攻明军炮兵先开炮轰击全部使用爆破弹将大堤上的清军阻隔成左右两个队伍明军大军随后先向位于左翼的清军动进攻。被炮火隔于右翼的清军试图前去支援但在炮火下伤亡惨重。

    多尔衮见形势危急亲率右翼大军往攻明军炮兵与林清华率领的保护炮兵的三万人战在一起。由于此时的清军部队已进入开封城墙上的大炮的射程所以陈唯一命所有大炮开火射击多尔衮大军的后军使其蒙受重大伤亡。

    战斗进行了半个时辰双方部队均已显出疲态而且出现了逃兵。清军后军中有近一万名汉军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向北越过大堤通过清军架设于黄河之上的浮桥逃到黄河北岸而林清华所率领的镇虏军中也出现了逃跑现象有三个连长带头向南逃跑在他们的带领下有近千名镇虏军士兵跟着一起逃跑。

    站在城头上的陈唯一看到镇虏军中出现了逃兵他恨恨的骂道:“混蛋!在镇虏军中居然也会有逃兵?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说完便亲率三千守城部队出城拦截。不多时陈唯一率领的拦截部队就拦住了那千名逃兵双方对峙片刻之后就进行了一场不长时间的战斗逃兵中的多数人早已斗志全失打了一两枪就跪地投降剩下的少数军官和士兵怕受到惩罚所以不得不拼死战斗但他们很快就被消灭了。陈唯一命部下将俘虏的八百人押回城里自己则亲率两千人前往支援林清华。

    林清华的部队因为有人逃跑所以军心一度有些混乱幸亏清军的逃兵更多所以阵脚最终还是稳住了待陈唯一的援兵赶到后立即军心复振向多尔衮的清军动了冲击。

    相比明军的从容不迫多尔衮则显得有些焦头烂额。他得知部下有一万人逃走后便觉不妙本想亲去追回但又怕自己一走部下更是人心涣散所以只派了一名副将带领三千人去追赶逃兵他自己则继续留下督战。

    林清华立于阵中转头向驻守于堤前的清军望去见其阵后挖堤的数千人正开始向大堤两边跑而大堤上已显出了一条沟剩下的清兵则将一些木桶搬到那条沟里。

    “看来清军要炸堤了!”林清华想道。他又观察了一下明军的攻势现黄得功所率的部队仍被挡在清军阵前不能向前移动一步虽然他那里也有近三万镇虏军但清军中的汉军火器部队多集中在大堤附近所以明军的火器并不能完全占上风战事成胶着状态。

    林清华回过头来看着那些在炮兵阵地上搬运炮弹的惩戒营士兵心里想道:“只能这么办了!”

    他立即召集所有惩戒营的士兵命令他们组成敢死队前往清军挖开的那条大堤上的沟并将其占领用水将清军填入的火药淋湿。林清华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那么就赦免他们的罪并每人奖励三百两银子愿意留在军中的还将官升一级。

    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惩戒营中的三百多人默然无语眼看就要冷场忽然惩戒营中站出一人他高喊道:“弟兄们!怕什么?大不了一死!现在鞑子占了我大好河山正是我堂堂男儿报国立功的好机会!若是不幸战死沙场那么后人会记住我们的而且这也比死在床上好上万倍!我们都是有罪之人侯爷宽宏大量没有杀我们只让我们干活赎罪。现在战场情势危急正是我们赎罪的好机会。大家还楞着干什么?一起跟我上啊!杀鞑子!杀鞑子!”随着他的喊声三百多人一起喊了起来:“杀鞑子!杀鞑子!”粗犷的嗓音汇成一曲豪迈的乐章而那周围不断传来的枪炮声就像是在给他们奏乐。

    林清华定睛一看喊话的人正是欲图刺杀他的郑山河。林清华大声道:“好!不愧是我中华男儿!不愧是威名赫赫的‘南拳王’!”说完他转头命令陈唯一:“陈将军你率领三千人在他们身后掩护他们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也率军冲到大堤上并坚守到大军前来!”

    多尔衮正在督促部下奋力抵抗明军的冲击时忽然看见明军阵中冲出一彪人马却不是向着他的大军而来而是向着大堤方向冲去由于只有几千人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