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六 唐三彩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二十六 唐三彩2 (第3/3页)

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低温铅釉陶器。

    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后来人们才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

    唐三彩自从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古玩收藏界的追捧。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

    俗话说:乱世屯粮,盛世收藏。自从宋代我国第一波收藏热至今,随着古玩收藏的盛行,随之而来的肯定是铺天盖地的赝品。

    这唐三彩也不例外,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物,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招。

    仿冒唐三彩盛行的原因是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制假者甚至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

    现代的仿冒赝品不算,叶欢还知道在古时候因为唐代文化盛行,倭国在奈良时期就有仿制的称为奈良三彩,朝鲜新罗时期仿制的称为新罗三彩,工艺全都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

    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出色

    就在叶欢正疑惑不解的时候,目光扫向这尊三彩骆驼佣的内腹凹槽部位时,却见到了外表不易察觉的反铅现象深入釉里,也就是古玩圈内通俗说的“银斑”,厚重笨拙,毫无自然感。

    暗自偷笑的叶欢慢慢退到沙发上坐定,旁边几位的鉴定讨论也象是有了结果。

    李老小心的捧着那尊骆驼佣,对这季定邦道:“丫头,我看这的确象是个开门货,你感觉怎么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