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五章 导弹互射 (第2/3页)
制导,而是坚持到最后一刻。才猛然进入大角度爬升,与来袭的四枚pl-12上演出一场惊险的追逐与反追逐对抗。
因为之前一直忙于规避来袭导弹,边超双机没有为导弹提供中段指令修正,四枚滞空的pl-12只能按预设弹道径自直飞。在导引头开机后,都不约而同的一下子锁定了信号特征最明显、也就是离它们最近的“赤峰”长机。
推进器已经燃烧完毕的pl-12,这时还在稀薄的高空大气中勉力爬升,驾驶歼-8iim战机的李铁柱能不能逃脱导弹的追杀,就看他此时此刻的操控与发挥了!
导弹与战机的博弈,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惊险经历。
不过对眼下的情形来讲,进入机动规避的“赤峰”长机却具备一定的飞行性能优势,因为越到高空,大气密度越是稀薄,作用在机翼上的空气动力就越微弱,需要战机保持更高速度才能维持良好的机动特性;当然这时候空空导弹也是一样,设计作战高度上限约两万米的pl-12,弹翼面积并不算大,要在高空中持续转弯、追逐还在不断爬升的歼-8iim,的确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随着bsp; 四枚pl-12,却一枚都没有命中!
眼见大屏幕上的“八爷”甩脱了一路爬升的导弹,观战者这时候都非常兴奋,他们之前看过了太多眼花缭乱的空中大乱斗,但像这样在万米以上高度的截击对抗,倒还真没怎么见过。
看一看那些导弹徒劳追赶的样子,也许高空高速截击战术可以帮“赤峰”赢得这场角逐?
见到“赤峰”双机成功规避了“宸龙”双机的一波pl-12攻击,不少观众都觉得“赤峰”采用的战术相当不错,一时间也和周围的人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是啊,既然占据了高度,就有这样大的对射优势,那为什么实际的航空竞技赛里还是中低空的格斗居多,而不是这样一味的拼超视距呢?
要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首先战斗机爬到高空是一种挺危险的行为,机载pd雷达的下视能力普遍不如上视,搞不好你还没有发现对手、就先被对手给发现而陷入被动。
此外更重要的是,空战中的飞行老手,基本上都不怎么惧怕超视距导弹的攻击,像现在的“宸龙”双机就是例子,甩掉几枚pl-11导弹的追杀可以说相当轻松,他们并不需要像“赤峰”那样,因为驾驶的歼-8iim机动性不佳,而必须靠高度和速度优势去和对手周旋,而极力避免进入“八爷”不擅长的缠斗。
一场导弹与战机的死亡追逐,地面上的人看的都挺过瘾,但是在天空中,战斗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发动完第一波超视距攻击,按照预定计划甩脱了对手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