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八章 同门的对决 (第2/3页)
后座舱布局也是高度相似的一个模样——这里面,有些是武器研发者的刻意为之,有些是借用已有成果的合理安排。还有一些则是因为技术限制而做出的妥协。
但是不管怎样,作为红色帝国末代江山的捍卫者,这两种战斗机可以说都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职责;至于在苏联解体之后的艰难外销、乃至兵戎相见,那就是一个时代所导致的另类悲剧了。
系出同门、技术特性类似的两种战斗机,在过去几十年中也曾经有过一点对抗记录,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之间的武装冲突:在前苏联飞行员的直接参与下,埃塞俄比亚空军的su-27击落了厄立特里亚的mig-29。这么一个孤立、且条件复杂的实战战例却从此奠定了两者的优劣位置,“mig-29不敌su-27”的论调也似乎是找到了务必坚固的支点。
然而,和许多人的下意识想象完全不同,真正发生在目视距离内的战斗,可以说su-27在mig-29面前是很有一点压力的。
虽然都采用了相似的气动构型,体积更小的mig-29相对来说却更加灵活、推重比也占据极大优势。机体结构的g值限制也更少一点;虽然在飞控方面米格机要落后于su-27,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大,综合评价起来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说正好相反,那就是在格斗中mig-29的性能要优于su-27——这一点,一般的军事爱好者可能将信将疑。不过坐在红色十五号座舱里的龙云却心知肚明,作为一名驾驭su-27到了巅峰状态的超级王牌,他对自己的心爱坐骑并无任何偏袒、或者说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为一种远程重型战斗机,su-27战机的格斗性能在三代战机队伍里排不到前列,这一点对飞行员来说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导弹和爆炸可从来都不接受谎言;但是换句话说,和不少人津津乐道的“纸面对抗”不一样,战斗机之间的较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比拼性能参数、而是如何设法去扬长避短、争取胜利,这也才是一名优秀飞行员的真正价值。
就是现在,驾驶红色十五号面对两架黄绿迷彩的mig-29,龙云的应对带着一些少有的谨慎,他知道fiaf飞行员对这种米格机非常熟悉、驾驶经验应该也很丰富,换句话说飞mig-29的很可能是自由党空军的老鸟,总之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经过了刚才的惊险对抗,现在追击者和被追击者的飞行高度都挺低,这种情况下导弹的射程大幅缩水,彼此之间的威胁程度也降低了不少。
发觉狡猾的nata战机在空域外侧兜圈子、显然是不紧不慢的没有接战意图,驾驶mig-29长机的自由党飞行员变得有点不耐烦,不过他还是谨慎的提醒僚机注意观察,而后两架战机在空中左右分离,进入到几乎成镜像的两条弯曲航线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