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 战术讨论会 (第2/3页)
笑、还微微举手示意;不过因为正在开会,两人之间也没有多说什么话。
和所有与会者同样来自战火纷飞的作战前线,龙云知道这些军衔不一、风尘仆仆的同僚,他们并不是所在部队里战绩最拔尖的王牌飞行员,但却都是从各航空团召集起来的飞行老手,他们学历较高、经验丰富,某种程度上也是各一线作战单位的技术骨干――当然所谓“技术”,并不是指创造、而是指毁灭。
面对主动弹的严峻威胁,龙云对上面的这种安排颇为认同。
就在之前,列席谢尔盖耶夫上将出席的作战研讨会时,他就已经想的很清楚,面对美国人的主动弹威胁,就算自己再厉害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只有先通过这样的战术讨论活动,尽快让眼前的部队骨干们了解、熟悉主动弹所引发的作战模式和战术变革,进一步提高一线作战人员应对北约主动弹载机的理论与技术水平,vvs(当然也包括pvo)才能尽快从当前的不利局面中摆脱出来,然后才谈得上使用他提供的新式武器去发动强有力的反击。
当然,所谓“教学相长”,如果自己也能够从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一些新启示,那就更好不过。
“好吧,时间到了!――如果还有同僚没有想明白,可以继续自己的思考;已经有想法的,现在就各自分组讨论,然后我会给每一组足够的发言时间,最后再做总结。”
随着龙云的话音落地,会场里就开始了略显嘈杂的分组讨论,然后就是互相陈述和辩论的环节;在各组成员代表发言完毕、互相之间经过激烈而卓有收获的辩论后,拿着手上几张匆匆而就的便签,龙云在作总结发言之前,先集中回答了几个在场者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经过这么一番讨论,引导在场的军人们进行换位思考,基本理解了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典型战术,他接下来主要说明主动弹的机动对抗问题:
“关于主动弹的战术使用、以及因此而改变的空战态势,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概念。接下来,我打算简单明了的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在典型空战态势下如何防御美国人的主动弹;也就是说,如何判断机动规避的正确时机、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机动规避战术?
首先,经过刚才的讨论,再结合自己在前线的作战经历,我们已经基本熟悉了aim-120b的技术特姓;那么我想大家也应该想得到,以往对抗aim-7系列半主动弹的机动战术,面对aim-120b的时候架不一定有效。
对抗aim-7f/m型导弹时,按照空军方面的战术指导材料,我方战机除了保持间隔二百米左右的战术队形、试图干扰敌机雷达的回波分辨外,往往还会在r.xstxt.-7f/m的雷达自导头锁定、使其无法发射,而且即使敌机此时已经发射了导弹,也可以极大干扰导弹的弹道设定,使其由于弹道的不断修正而产生导引困难、射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