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三一章 消遣的课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三一章 消遣的课题 (第2/3页)

 第一句话就让龙云觉得“此女可教”,他很高兴的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自然,要对付使用主动弹的敌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样使用主动弹发起攻击,这一原则即使是在空战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也同样适用。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落实到自己要应付的局面里,在平行世界的一九九六年、基于苏联电子技术的实际水平去反击美国人的aim-120,龙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三角旗”的r-77上;虽然他也知道“三角旗”设计局的空对空导弹,雷达自导头的开发另有专门机构负责,导弹的进度拖延并不能责怪乌沙科夫等研究人员。

    面对aim-120的威胁,对当时的中国空军也是一样;既然引进主动弹暂时是没有指望,那么其他类型的导弹呢?

    斟酌一下眼前的完整课题,龙云觉得这对自己的年轻雇主来说还是太艰深了一点;所以他打算换一种问法,尽量简单明了的去和她沟通交流。

    他的讨论思路,是从导弹武器的分析开始。

    关于课题里涉及到的空空导弹,翻一翻现实世界里的苏联武器装备族谱,各种空空导弹可以说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从早期无线电指令制导、外形好似一条胖鱼的k-5,到红色王朝的收官之作、直到苏联解体也未通过国家验收的r-77,其种类之多、改型之杂、创意之独,可以说在世界空空导弹武器史上算是仅此一家。

    见到如此之多的导弹型号,如果有参观者已经被弄得晕头转向,那么可以拨开这看似繁花似锦的型号图谱,探究导弹工作原理的重要一环――导引模式,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经过数十年的理论与实战检验,苏联、或者说世界范围内投入实战的空对空导弹,在“主动雷达导引”技术应用之前,一般来说也就只有“半主动雷达导引”和“红外导引”这两种而已。

    有了这样一个大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