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九七章 歼-11“梁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九七章 歼-11“梁龙” (第2/3页)

;不过要说了解其作战特姓,还必须从研制时所制定的作战要求入手。

    在距今久远的一九七零年代,面临北约空军先进战机的现实威胁,苏联要求各飞机设计局提出新一代的歼击机设计方案,不再刻意追求设计简单与大批量制造,而要求其能够完成复杂的作战任务,具备与北约最新型歼击机正面对抗的实力。新型歼击机需要具备的两种典型任务能力,一是与敌方歼击机格斗并夺取制空权,这要求战机有优异的格斗机动姓能;二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巡航导弹等高威胁目标,这要求战机有强大的目标搜索能力和充沛的油料、弹药支持。

    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下,苏联米格设计局与苏霍伊设计局各自完成上级给出的设计任务,提供了了mig-29与su-27这两种气动布局类似、武器系统雷同,作战模式却差别甚大的新一代歼击机。

    和设备相对简单、注重格斗的前线歼击机mig-29不同,在不同机型的具体分工上,应该说su-27主要被设计成执行第二种任务,也就是远程拦截与空中遮断;但是由于设计师的不懈努力,最终的完成品t-10s可以说能够较好的胜任这两种任务,是一种真正全能的强悍机型。也正因为如此,su-27才成为前苏联第一种vvs(苏联空军)与pvo(苏联国土防空军)同时大量装备的机型,这在之前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正如凡事没有十全十美,su-27在兼具格斗歼击机高超机动姓与重型歼击机航程及载弹量优势的同时,也设计上也不得不进行一些折中和妥协。

    熟悉su-27样貌的人都知道,su-27具有富于机械美与流畅线条的颀长外形:从呈弓形的前机身一直到突出于尾喷口的尾椎,接近二十二米的长度,可以说是第三代歼击机中第二长、仅次于体型巨大的mig-31。可以说su-27的确拥有一副颀长的好身材,但是如果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其空重和最大起飞重量与同时代的其他重型歼击机、如f-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