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八章 Su-27的迷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一八章 Su-27的迷思 (第2/3页)

略、战术需求与武装力量作战模式的层面出发,读力思考制订的空军装备发展总纲。

    在这份庞大而详尽的路线图中,最为人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型号,大概就要说是mig-29与su-27了。

    事实上,就像mig-29在苏联武器规划中的地位,绝不等同于f-16在美国空军中的位置一样,su-27战机的最初研发定位也并不是f-15这样的大型空优战机,而是像苏霍伊设计局的前两代产品su-11、su-15一样,拥有出众飞行姓能、较远航程和复杂电子设备的远程截击机。

    这种大型远程截击机的作战模式,当然不是与西方空优战机大打出手,争夺战区上空的制空权(实际上这正是mig-29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防御苏联漫长的国境线,利用本身飞行姓能与配套的武器系统,快速、有效的打击任何入侵的空中目标。

    在这样的研发计划指引下,t-10项目的进展还算顺利,并在一九七六年制造出第一架原型机。

    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既定的路线走下去,t-10演化为su-27的过程可能会很快,装备时间也将提前到一九八零年、甚至更早;但是在苏联间谍设法取得f-15的部分资料、提供给苏霍伊局进行对照分析后,情况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经过t-10与f-15的一番比对,按照苏霍伊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的总结,现有的t-10设计并不足以与f-15抗衡——于是他决定把t-1方案推倒重来,于是改进后的t-10s、也就是su-27的原型机于一九八零年首飞,最终su-27于一九八五年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并装备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成为苏联空军对抗西方第三代战机的最强武器——

    是的,这一系列的真实历史,也就是龙云的所见所闻;本身并不是因为f-15而设计、却受到f-15姓能刺激而推倒重来,su-27的诞生过程的确是与f-15之间有割不断的联系,但是这时候他心里所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对su-27,龙云的看法是复杂的。

    这种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领军、在t-10基础上重新设计的大型战机,姓能比t-10当然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姓能提升而能够与f-15抗衡,如今在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中占有最重要的装备地位,更深受所有飞行员的喜爱。

    可是……这种推倒重来、十年磨一剑的做法真的必要吗?

    原本是以t-10之名、将要成长为新一代重型截击机的su-27,经历过这样的涅槃重生、以重型歼击机的面目出现在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的装备序列里,这样的做法真的没有问题吗。

    想到现实世界里的su-27,在一九八五年还只是小批量装备莫斯科的试飞航空团;想到这穿越的平行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