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山楂树之恋(1) (第2/3页)
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的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
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地还有几个女的恐怕——”
这七位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走。”
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呐走河沟还得蹚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
几个“女的”一听到别人叫她们“女的”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女的”在当地话里就是结了婚的女人。不过贫下中农这样称呼几个“女的”也不好作反而在心里检讨自己对贫下中农淳朴的语言没有深刻认识说明自己跟贫下中农在感情上还有一定距离要努力改造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张村长要帮几个“女的”背东西几个“女的”一概拒绝谁那么娇贵?不都是来锻炼的吗?怎么能一开始就要人照顾?张村长也不勉强只说:“待会背不动了就吭一声。”
走出县城就开始翻山了。应该说山也不算高但因为背着背包提着网兜几个人也走得汗流浃背张村长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背上也不空了。三个“女的”有两个的背包都不见了光提着个脸盆等小件还走得气喘吁吁的。
静秋是个好强的人虽然也背得要死要活但还是坚持要自己背。吃苦耐劳基本上成了她做人的标准因为静秋的父母在文化革命中都被揪出来批斗了爸爸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妈妈是“历史反革命的子女”。静秋能被当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享受“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的待遇完全是因为她平时表现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时时处处不落人后。
张村长见大家有点苟延残喘的样子就一直许诺:“不远了不远了等走到山楂树那里我们就歇一会儿。”
这个“山楂树”就成了“望梅止渴”故事里的那个“梅”激励着大家坚持走下去。
静秋听到这个山楂树脑子里先想到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一歌就叫是苏联歌曲。她最早听到这歌是从一个l师大俄语系到k市八中来实习的老师那里听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