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咒锁千秋 (第3/3页)
以成名西域。"
说话间,三头神兽忽地停止动作,痛苦嘶吼着,纷纷自体内炸开,却没溅出血来,只化作片片黄土模样,如风般卷向巨门方向。
大张着双臂,巨门将那将黄粉尽数吸入体,两眼微闭,神色十分陶醉。
"不妨告诉你们,那三头神兽本来就是我准备自用的,刚才,我也的确有些担心,你们会否连这小小冷盘也吃不下去。"
"不过,现在,我已安心,而你们,也可以作好准备,来迎接我巨门的‘尊重‘了。"
"便让我看看,用我这第八级上段的法力,能否将你们一击化粉罢…"
说话间,滚滚黄气已自巨门身上涌出,纠缠翻动,越聚越浓。
"皇天厚土,五方正气,特愿太上无极大道赐以道气,覆荫某身,削此罪源。"
"五道削孽,破!"
大吼着,滚滚黄气蓦地转急,如千万刀剑所聚的百丈怒潮般,汹汹卷向五人,潮头犹在数十步外时,五人已觉呼吸不畅,身侧地面更已开始龟裂!
(这,完全是压倒性的差距,没办法,太远了,早知道,那时或许真该"结合"的…)
面对必死之境,马伏波的脑子中想了些什么,别人并没法知道,纵知道,这时的他们,也已不可能还有多余的兴趣来关心这些事情。
黄潮卷至五人面前时,忽地,凝住!
随即,黄潮一分为三,自五人的两侧与上方汹汹卷过,旋又化为一体,以着比方才更猛更厉的势头,重重击在五人身后百步之处的空地上!
"装神弄鬼的家伙,给我出来罢!"
(什么,我们后面还有人?!)
(有人在拿我们打头阵?!)
思路极快,徐人达朱问道几乎同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愤怒的同时,他们更有些好奇:纵然没有及身,可刚才那招"五道削孽"的可怕之处,两人却已清楚感知,巨门说要将五人一击化粉,决非夸张之语,而如此强横霸道的一击,那在后窥测的人,又会如何去接,能否接下?!
"第八级上段法力?"
"说得倒也没错,只不过,在吸收了由自己召唤出的三头土系神兽之后,这一招所发挥出的真正力量,却已濒近到了第八级顶峰的层数。"
"精彩的构思,有趣的变化,是太平道近年开发的新法术么?"
(这人是…)
转回身去,五人只见到黄色的旋风在疯狂咆哮,而那闲闲淡淡,悠然自得的语声,正从旋风当中传出,风声虽急虽劲,却根本没法影响到他的节奏。
只能模糊模糊的看出一点白影,根本看不清那人的面容身形,自是说不上判断他的身份,可,眼力较为广博些的徐人达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这个,根本不是完颜家的武功身法,难道是传说中的那个"军师"?可…只是一个军师,没可能有着不下于完颜千军本人的实力罢?)
虽然离得较近,可是,被本身的"能力"限制,徐人达观察到的东西,远远没有巨门和武屈两人多,在他们的眼中,那白衣人的每一闪身,每一投足都看得清楚,而他们的脸色,也远比五人要难看得多。
看上去,那只是径长约有一丈的黄色旋风,可巨门自己最是清楚:在那旋风的掩饰下面,自己所运的土系力量共被分解为共计八十道力劲在依着各自的轨迹疯狂游走,相互间更各有奇妙联系,只消一道土劲噬中实体,余下七十九道土劲便会立刻变化,聚向目标,可说是没有任何活路可言的"必杀之阵",在巨门自己的心中,除非对手有着最为顶尖的护体硬功又或是极精深的五行遁法,否则的话,决难逃生。但那白衣人却并没怎么仓皇动作,只是以一种甚是悠闲的步法在里面闲闲漫步,可不知怎地,他却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将所有的土劲一一避过,全无所失。
若是外人看来,自会以为那白衣人对这一招其实先有所知,熟知其中变化,方能趋利避害,不为所伤,可,身为五道削孽"研发者"之一的巨门,却清楚清楚的知道,那绝不可能!
为了防止被人看穿奥妙,轻易破解,这一招在创制之初便着重以此,最终完成的思路,是在设法令之达到一个不会"相互撞击"的前提下,不施以任何人为控制,换言之,那运行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人为的"规律"可言,纯是依天地之理而动,又怎会被人看穿?
咬着牙,巨门道:"你怎想?"
武屈的脸色也很是难看,喃喃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他妈的,没错,绝对没错。"
"巨门,这是‘易经‘中的‘无咎步法‘,也唯有这据说是同样是上通天心的步法,才能在咱们的‘五道削孽‘中不引发任何变化的从容自保。"
"错不了了,巨门,是那位先生来啦…"
说话声中,那黄色旋风更被那白衣人带动,渐渐缩小,渐渐收拢,巨门武屈两人只是冷笑旁观,未再出手,不一时,那黄风已是缩到如小儿所击陀螺般大小,被那白衣人置于右掌掌心上,虽还在不住急旋,却只如一个玩具也似,那里还有半点杀伤力可言?那白衣人抬头看看巨门两人,淡淡一笑,忽地捏起拳来,用力一握,只听得一阵脆响,似是什么东西被捏碎的声音,而当他摊开手心之后,一切,已是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了。
此时既无干扰,那白衣人容貌便能看清,正是先前与鬼谷伏龙两度私晤之人,五虎将虽都不认得他,但,那人的表现,却实已将他们的猜测范围缩到了一个极小的地步。
要知这人所展现的力量,实已是第八级力量的顶峰境界,而只消再进一步,便已是当今天下不出十人的第九级境界了。
云东宪虽知此人力量之强,远远胜出自己等人的想象,但终还是忍不下去,拱手问道:"不敢请问阁下高姓大名?"那白衣人力量虽强,但看模样也只四十来岁上下,他便以同辈之礼相称。
那人并不回答,只是微微一笑,神色之间倒没什么恶意。
破风声起,两条人影自土中掠出,跪至那人面前,齐声道:"禀王爷,事完了。"
"王爷"两字入耳,朱徐二人面色齐变,扈由基更是失声道:"王爷?"
对视一眼,朱徐二人同时跪倒,齐声道:"臣布衣朱问道/骠骑副将徐人达参见文成王!"
大正王朝之起,乃在四千年前:其时天下纷争,群雄逐鹿,名为"战国"的乱世,已持续了八百年之久。而最终,将各方豪强们一一削平,统一天下的,是一个叫"夏"的部族。
一统天下之后,"夏"的族长姬轩辕,以传说中开创天地的大神"正帝"为托,定国号为"正",名国都为"帝京",而自认功盖天地,古今无双的他,更觉得"姬"这个姓已配不上他,于是易姓为"帝",自称"帝轩辕",也便是大正王朝的第一任帝皇。
身为世上第一个被"确认"拥有第十级力量的人,帝轩辕便是那时"最强"的人,而与之同时,他还拥有着比其"力量"更为可怖的"智慧",惊才绝艳,睨视当时的他,虽早在四千年前便已作古,但时至今日,也仍有多项"习惯"与"规矩"乃是他在那时定下,纵经四千年时光洗礼,仍是无人敢于轻视。
在弥留之际,帝轩辕留下了他的最后一条铁律,叫作"非帝不得为王。"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帝姓世家以外的人,爵封至公,便已是极至,绝不可能裂土封王,而若是对此有所不满,那未,也便只有去试着起兵夺位,为成为下一代帝姓世家而努力。
四千年来,帝姓位上,已更了二十八姓,换了三百帝皇。三百天子中,自然也不是没有人试着去挑战过这条铁律,但到最后,权力的分散,就总是令那些敢于"尝试"的帝皇后悔不迭,而千年经验教训所积,就让后来人慢慢变得"聪明"。至少,近七百年来的三姓世家五十三帝中,还没有人犯过这个错误。
但是,若说所有"为王"者就一定有着帝姓的话,那也是不对的。
当初的铁律中,它就只是说,对于帝姓以外的"人",只能爵封至公,而有一些人,就被大正王朝的百姓们认为并非是"人",而是"神"之血裔…
帝轩辕初定天下时,身侧有两大臂助,一文一武,文姓丘,武姓敖,俱有安邦定国之材,四下征战中,他们都立下了累累功勋,而多次的出生入死,多次的死里逃生,也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神奇的光环,慢慢的,就开始有了传说,说他们并非人身,而是天神受令,来凡间佐助天命之人。
是真是假,这问题就没人可以回答,但不管怎样,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这个传说,就起到了极大帮助,而到后来,更有过二人扬鞭一呼,敌军便整城出奔的"盛况"。
所谓"政治",原就是不看"本质",只重"效果"的东西,所以,在天下一统的过程中,帝轩辕便顺水推舟的将两人封王拜圣,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也加速了他混一天下的进度。
只是,初定天下之时,受封王爵的有十余人之多,号称是星宿下凡的也不只丘敖两家,但如两人般聪明绝顶,深知进退之道的,却再没第三个人。
开国不过三年,两人便先后上书,以"臣本无能,不过叨祖圣荫,受土有愧,求赐一祠已足"的理由,来将封地王爵交还,虽然这本就是帝轩辕心中所愿,可在这种情况下,他反而不好发落,折冲到最后,两人将封地交还,但王爵仍是得以保全,而各自居所,也由帝轩辕下旨,划出五十里地,永不贡粮,起祠祭祀文武二圣。而自此以后,两人更是深居浅出,不会旧部,所言所议无非礼仪制度,绝对不涉军国大事,而同一时间内,在祖先祭祀,敬天告神之事上,两人却又不遗余力,出人出钱,有求必应。几年下来,虽是在官场上,军队中的势力所剩无已,但"二圣"之名,却慢慢响遍民间。
光阴如箭,转眼间已至轩辕七年。当时人民虽无所觉,可后来,这便是一个令后世无数功勋大员股战心颤的恐怖年份。
四月间,韩王辛广随驾出巡,因"驾前轻狂"被立时拿下,削爵为侯,不得离京;六月,吴王楚英进京,因"擅携利器,心怀不轨"被"交大理寺管制勘问"又"不服管束,丧心病狂"而在牢中自尽。
虽则说,一个身有第八级功力的顶尖高手竟会选择"服毒"这种自杀的方式让人很难理解,但到最后,在四名相关狱卒因"查搜不严"的罪名被杀头之后,这事情也便再无人问津。
而当彭王樊离在九月间因"纵下行凶,侵夺民产"的罪名被下入天牢的时候,大多数的开国元勋们其实已开始感到不对,可是,侥幸与不敢之心,就让他们在迟疑中将死亡等来。直到十一月,曾被帝轩辕分别许为"第一功狗"和"忠勇可嘉"的英王石秀清与翼王李玉和也因为"私调军官,拥兵自重"的理由被一齐拿下时,才让众多开国重臣看清了所临局势。而也是到了此时,不甘心束手待毙的人,才终于开始反击。
轩辕八年二月,东王子和,忠王齐鼓歌,干王朱耳,北王周非会师九里,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上帝京,但未有准备,仓卒起兵而又各怀私心的他们,未到半年,便已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轩辕八年十月,在以"腹有怨望,结连叛军"的罪名将诚王公孙充下狱之后,当年开国时分封的十二异姓王,终于只剩下了丘敖两家。而到了此时,两人此前的努力,也终于收到成效:碍于物议,也确实觉得两人已再没了"政治生命",他终于将两人放过,更将两人加封为二字王,文成王丘家,武德王敖家的称谓,便是自此而生。
究竟是确实已厌倦了杀伐的滋味,还是准备过几年后再对两家下手,这就始终是一个史家争议的话题,但不管怎样,既然帝轩辕的寿命也只支持到了轩辕十年,所有这些争论与猜测,就都没了任何意义。
与帝轩辕不同,年轻的继位者,帝高阳,他就只是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的帝皇,而没有着乃父的强横,他就不具备"清洗"的胆量和能力。与之同时,雅好文字,偏爱儒术的他,在亲信的劝说下,执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而这,更令丘家可以重返三公之位,不仅如此,将原本的传说巧妙揉合改造,不知不觉间,"丘学方是儒术正宗"的说法已成学界共识,而"丘圣人"三字,也渐渐成为其在民间的代称。
帝高阳的治世,甚至比其父更为短暂,只九年,"岐里姬家"的第三代帝皇,帝受德便登上帝位。才学不若乃父,yu望犹胜其祖,偏偏又有着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他的手中,大正王朝的第一个"灭世"终于开始。
二十年内,他讨四夷,起宫观,兴田猎,聚美人,耗尽天下物力,靡尽世间人心,更遍设"间岘"以窥怨者。为之所迫,帝京中人民竟至走顾不敢言语,唯有目注以告平安。
而当帝受德制订出"腹诽"一罪时,再没了安全感,也已忍耐到了极限的人民,便终于起义,史称"国人暴动"的变乱,只用半日,便使帝受德成为了大正王朝史上第一位"横死"的帝皇。纵然拥着第九级的强横力量,但在众叛亲离之后,他就只有面对死于万千名愤怒民众手中的事实。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帝受德身死之后,首先被想到的,自然便是平素威望最高的丘敖两家,但此时,两家却联告天下,以"家本辅佐,原无帝运,不敢造次"的理由,将民愿辞去,更将暗中访得的在野皇子姬心楚捧出,奉为正朔。
两家其时虽无兵权官信,但民间声望极高,一呼百应,其余世家中又没谁能独力将别家尽数压下,不得已之下,齐齐低头,方有了大正王朝第四帝,帝心楚。
帝心楚初登大宝时,国中已至崩坏边缘,民间往往一日数乱,丘敖两家复出大力,丘家理政于内,敖家平乱于外,四年间,天下复定,国运太平,百姓乐业,诸侯来贡,乃被后世誉为"心楚中兴"。
经此事后,两家不唯取回文武重权,更分别再得殊荣,被分封为"护国文成王"和"护国武德王",而在"国人暴乱"期间的表态,更是奠定了他们"圣人下凡,佐皇治民"的名声,而"文圣人"与"武圣人"的名头,也就此在民间叫开。
后又百年,"岐里姬家"渐遇挑战,而当新兴世家"英峰陈家"以勃勃之势将百八诸侯吞并过半的时候,其时的文王丘回,武王敖贡,竟各携子弟,潜逃出京,以"君王无道,臣子求去,天佑英主,顺天而行"的借口,投到了陈家门下,更以"代天行道"之名,在孟津会上公然将陈家家主陈我存拜为帝姓,而这样一个行为,便让本已风雨飘摇的帝家再受重创,此后,亦只用了一年,"岐里姬家"的第九帝,帝明武,便在众多文武簇拥下,将天子玉玺交出,复姓为姬。
而在那时,将玉玺接过,转交于帝我存手中,便是丘回敖贡二人,而不知从何时起,民间更有传言,道是两人本是文武魁星下凡,亦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将这玉玺转交他人。而这,更在此后漫长的数千年间,成为两家得已长保王爵,久盛不衰的关键。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说话:"将一家物予一家。"这便是"北台于家"入京称帝之后,其麾下大将陶恺对两家的讥讽之语,而"朕固知之,惜乎天下不知耳。"则是帝裕之的回答。
在那时,号称天下世家之首的丘敖两家,其实久已远离权力中心,也并未在这一次权力更替中及时的作出反应,但在民间,"文武二圣"的传说却已深入人心,而不信也好,轻视也好,欲为帝者,便不能无视民心,所以,到最后,就和帝裕之一样,每一朝第一代,也都会步着前人的脚印,将"护国文成王"和"护国武德王"的爵位继续下去,而由此,两家也便成为这四千年间仅有的两族可以长保富贵,永称王爵的世家。
而当今世上,合称"天地八极"的人中,也便有着两家的家主,"儒圣"丘阳明,"龙武"敖复奇,就都是"传说"中有着第九级力量的绝世强人。
原本来说,当今天下受封王爵的也有六七人之多,但在其中,却就只有这"二圣"有着这等惊人力量,而虽则都没见过两人相貌,但传闻中,"儒圣"丘道明,他便正是一个儒雅风liu,白衣若雪的人。
听到两人称呼,他只淡然一笑,右手轻抬,道:"免礼,平身。"
两人心道:"果然是他!"。
注:
駮:七级神兽,居于后土,状如马,大小亦相仿,速度快,冲击力强。
鹿言:七级神兽,居于后土,大者长不过三尺,状如貉,面生人目,性极狡,能潜土,成年后能施用干扰性法术,但攻击能力不强。
犀渠:七级神兽,居于后土,状如牛,身材极巨,遍体漆黑,声若婴儿啼,无术攻能力,速度慢,但防御强,近战力量极强,喜食人,
五道削孽:太平道原创法术之一,是将"五行术"与"神兽召"结合而成的攻击型法术,威力极钜,至少要有第八级中段以上的法力,并将五行术当中至少一行练至第八级以上后才能修练。
(看小说到.)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