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送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 送别 (第3/3页)

童的意思是怪罪自己父亲眼中只有朋友却弃妻儿车中不顾颇有一翻相戏埋怨的味道。

    “灵云不下来见过你苏轼叔叔和少游哥哥竟胆敢在那班门弄斧岂不是要他人取笑爹爹教子不严!”

    那八、九岁模样的总角小儿正是蒙天鸣的独子――蒙灵云。

    蒙灵云生得一副小巧灵秀的脸孔灵秀中却又隐含几分坚毅之气显得刚柔并重;加之刚才竟用诗句逗趣自己的父亲当真人如其名:天资聪灵性如游云。

    受了蒙天鸣一番训斥蒙灵云携同母亲灰溜溜的从车上爬下。

    “苏叔叔安好。”他先向苏轼鞠了一躬随后便闪到秦观身边嬉笑的问了声:“少游哥哥好。”接着便顽劣的抚弄秦观的配剑。

    苏轼离京时他和蒙天鸣都已经各有家世。蒙天鸣成亲之时恰逢苏轼丁忧之期所以苏轼未曾见过他这嫂嫂更加想不到多年不见蒙天鸣竟然已经有了如此天资聪明的孩儿小小年纪便能作诗实是小孩中罕见!惊骇之余却不敢失礼先还是见过从车上走下的蒙夫人“子瞻见过嫂嫂。”

    “叔叔多礼了。”蒙夫人向苏轼还以一个万福之后柔声斥唤蒙灵云道:“云儿勿要顽劣扰你爹爹同故人叙旧快快随娘亲回车上去。”

    蒙灵云正抚着秦观配剑的红锦长丝剑坠心想若能将这宝剑抽出在手上端上一端定是威风;抑或能劝这少游哥哥能当场舞上一剑必定大饱眼福。可听到娘亲斥唤却不敢忤逆只好依依不舍挪回蒙夫人身边目光却始终不离秦观腰间的那柄黑鞘长剑。

    苏轼介于礼仪不能正眼直视蒙天鸣的妻子只是用余光微扫便惊觉自己这位嫂嫂虽不是绝世美人却也年轻貌美举手投足间颇有自己亡妻的影子。

    苏轼的结之妻名叫王弗生性温柔知书达礼十六岁嫁给苏轼与苏轼生活了十一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后又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蒙夫人一身白衣虽是粗布麻衣却里不住玉肌冰肤;她的娇貌虽不能空前绝后却也美得令人透不过气正是眉目如画芙蓉如面彷佛连一颗泪珠也会把她的腮儿滴破。八、九岁的蒙灵云依偎在她裙边更令她少了少女的任性、妄为;多了几分母性特有的温柔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苏轼才会觉得她同自己的亡妻是那么的相似。

    苏轼君子之心坦坦荡荡除了爱美和怀念之情别无它想目送最后一缕罗裙消失在车门之后继续同蒙天鸣叙道别之情。

    “天鸣兄天色已晚就让子瞻护送兄长走上一程。”

    “还是不烦劳子瞻了若是继续相送恐返回时天色尽黑;边关多有匪盗为兄不放心让你二人孤单赶路就此别过吧!”

    “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鸣兄此去可惜汴京城中再无知音。”

    “子瞻言过了汴京城中怎会再无知音现子瞻身边不正有一知音相伴?”蒙天鸣所指正是苏轼身旁的秦观。秦观仰慕苏轼才华故尊拜苏轼为师实际却是苏轼的忘年知交。

    三人对饮最后一杯酒后蒙天鸣将苏轼扶上马鞍依依不舍的再次道别珍重:“子瞻、少游后会有期!天鸣就此告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