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正反! (第3/3页)
人,正是和吴佩孚有过过节,出卖过他的人――冯玉祥!
“冯将军,可好?”
杜海生见吴佩孚在后边,并没有和冯玉祥并排,知道两人的过节太深,也不去劝,上前一步微微问候道。
“拖杜先生的福,还成,只是这天下大势,太乱,民国,太乱,老百姓,太苦,我冯某人寝食难安,每天自省,如何能让这天下局势大定,老百姓安居乐业,民国成为一方强龙,不再受踏过欺辱,此等大事不结,却让冯某人无法心安。”
冯玉祥却是跟王家烈截然不同的两种语气,两种说话方式,他的话,更像是一个文人所说,虽然声音浑厚,但句句在理,真切,悲天悯人,杜海生等人听了,却是感觉自肺腑,没有丝毫的私心,仿若这天下,这百姓,这民国,是他的子民,而他,是一介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要操心到底一样。
相对于王家烈的巴结,杜海生更为欣赏冯玉祥这样从容淡定的性格,不卑不亢,不远不近,一切都是自然!
当年出卖吴佩孚,杜海生自然也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吴佩孚在后期算是高风亮节,民族气节强烈,但中期却是骄傲自大,冯玉祥背板他,不单单是出于自己要单干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吴佩孚的军队当时已经**,而冯玉祥将这些全部看到了眼里,当时说了,却没有人听。
冯玉祥有些新派思想及平民作风,治军严谨,严禁烟赌娼妓,他既治军严格,又十分爱护士兵。他不准官长侵犯士兵利益,要求官长与士卒同甘苦。他特地规定,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
冯玉祥对下级军官都很熟,不但能叫出他们的大名,而且记得很多人的小名。他常常与士兵打成一片,毫无大官的架子。就在担任陆军检阅使时,他曾亲自给一个得败血病的士兵献过血,这在近、现代军阀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冯玉祥要求部队要爱护老百姓,他让士兵左臂都佩戴着“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白布蓝字袖章,要求官兵把老百姓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乡邻亲戚。
他还亲自编了《爱百姓歌》,要部队广泛传唱。对于害民、扰民的官兵,他的处罚相当严厉。冯军中曾生过一个连长强迫老百姓换马,和一个士兵吃老百姓西瓜不给钱的事,结果那连长和士兵均被枪决。有一次,冯军行军途经怀柔和密云,道两旁都是缀满鲜红大枣的枣树,整整三个旅开了过去,也没有人去采摘枣子,树上仍然果实累累。冯玉祥把军队训练看得极为重要,他始终如一日地抓教育训练,并且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和提高训练水平。
?年第十六混成旅进驻常德,有了两年能正规地系统地训练部队的时间。他组织了教导队培养干部,成立官佐体操团提高技术水平,经常组织阅兵和行军;组织官兵学习文化、政治等知识。1922年1o月他出任陆军检阅使后,又有了两年训练部队的时间。他在办教导队的基础上又办了高级教导团,对以前教导队毕业的人员再作培训。此外,还办了学生团和电学传习所等。冯玉祥还是基督教徒,故又有“基督将军”之称。
对于冯玉祥,杜海生自认,还是比较欣赏的,故而,也并不像刚才对王家烈那样的态度,不冷不热,不亲不近,反而显的更加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