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新市委书记 (第3/3页)
书记也调走了,第一副书记罗宏东挪正了。
基本上班子成员都动了动,少数几个没动弹,象邱正明就没动,他上来才一年多,暂时动不了。
全市几百万人瞩目的人大政协两会于3月17日正式开幕,原市长张胜炎当选东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98年以前,党委书记不能兼人大主任一职),原副书记蒋建勋当选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
第n届党代会,市委书记丁兆南出席并当选为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各区、县班子也基本上调整完毕了,而华夏国上层建筑也正在酝酿新一届领导核心,风云97,世界瞩目,今年1o月至11月这个期间将产生新的核心领导层,产生又一代国家领导人……
城区的班子也变化很大,唯一没挪窝的就是向国民了,他无疑成了城区资格‘最老’的书记了。
而这一次调整中最受益的就是于济世,他年前才从区教育局调到区委宣传部任第一副部长,这次班子动作大,原区委宣传部部长调某县任专职副书记了,于济世在向国民有力的支持下成了部长。
向国民之所以要把于济世抬起来,因为他下一步要实行城区范围内的教育改制,为东陵市教育事业的改制争当试验田,这一点认识已经在那天‘家筵’上向新来的市委书记丁兆南汇报过了。
区长是前古淀区的专职副书记孙维新,四十**岁的模样,精神弈弈,专职副书记是原组织部长张政堂,组织部长是市委组织部放下来的,叫陶国辉,这次调整把副书记职数缩减了两名。新上来的两个部长于济世、陶国辉都不够资格挂‘副书记’,原来的政法委书记陆平英挂了副书记。
虽然书记会议成员从七名变成了五名,但向国民仍旧掌握着区委的绝对话语权,这点毫无疑问。
所有这些,似乎离得戚东很远,另外,他并不知道‘戚东’这个名字已经在中央高层们的眼皮子底下亮了相,事实上排在他前面还有个名字叫‘左茂彬’,与人家相比,左教授更沾人眼球的。
戚东仍旧沉浸在自已的‘教育改制计划书’中,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了,这个必须上报了,自已在学校估计呆不了多久的,等到6月以后金融危机开幕,无论是向国民还是丁兆南,都不允许自已在二中再‘混’下去的,而自已的导师左茂彬想继续呆在复旦当副校长、教授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ps:郁闷了一周了,兄弟们,给我砸票,我求票票,求收藏,求会员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