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二章自掘坟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二章自掘坟墓 (第2/3页)

掉以轻心,只能调整步骤,让区县的基层组织挥作用,鼓励群众自主搬迁到邻近的乡镇,只要撤离三水镇这个江边的低洼地带,然后等待洪水过境之后在安置。

    规定的时间比市委市政府下的红头文件整整提拼了一天,而帮助运输的车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要抽调一部分去运输抢险物资和部队官兵,丁丹妮与张惠的撤离工作突然加重起来,与原先预计的情况相比,显然出入太夫,这对他们两人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考验。

    陈子华这时候却已经不管堰湖区这边了,既然已经全部交给了张惠和丁丹妮,就采取了用人不疑的态度,何况,他还随时掌握着这边的工作进展,时限上也留有几个小时的余地。

    出了指挥中心。车队绕过三水镇,直奔二郎乡。这次没有打算去临江区的区政府,毕竟需要撤离的地方只有二郎乡一个乡镇而已,而且也只是沿江的低洼的带,约莫几十个村子,据估算,总共需要撤离的人口,还不到五万,与三水镇相比,少了将近一半,而且二郎乡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有相当宽敞的公路连通,撤离起来,比三水镇方便得。

    与三水镇相比,二郎乡的危险系数似乎也要小得多,三水镇一面临江两面靠湖。一旦江水和湖水同时泛滥,那可就真的九死一生了,逃命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二郎乡却不同,仗着地利之便,现江水有可能破堤的话。还是有逃命的机会的。

    但陈子华却明白,记忆中前世的那次水灾,恰好就是二郎乡这段江堤突然崩漏。随即将近五百多米的江堤彻底决口,江水倒灌,处于上游的堰湖区反而受了二郎乡的拖累,江水灌入堰湖,导致堰湖泛滥,从而将三水镇和二郎乡变成一片泽国。

    所以,从一开始,江堤上抢险的重点就放在了二郎乡这一段,三水镇沿江的岸堤虽然也在加固,但与二郎乡这边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差”二这时候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将抢险的重点放在二郎织头是一种错误?让临江区的人都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何素业依旧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短短的半天时间,何素业对陈子华的认识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心里觉得,或许跟着陈子华的话,自己也许能够有更大的展?这样的心思其实已经在他心里转悠了好一阵。

    在落潮生身边做秘书,何素业已经呆了整整六年,几乎从学校毕业出来之后,在地方上没怎么呆就进了市委,期间也曾到区县担任过一二把手,但始终都冠以“代。字。而且往往只是代上那么很短的一段时间,所以,后来干脆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了,用落潮生的话来说,也就是他,换个。市委书记,谁这样惯着何素业,早打去坐冷板凳了。

    何素业在市委。说是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市委书记落潮生的秘书,实际上也就是个打闲杂的,跑跑腿,分分萃果,没事儿了写两本闲书,不过也多半都是市委机关以及各接待处给内部消化掉了,放到书店去卖,压根就属于无人问津哪一类的。

    今天看了陈子华的处事方式,让何素业觉得特别对胃口,尤其是处理三水镇的那件事情。根本就不问前因后果,也不追问细枝末节,就要结果,直接把任务交给张惠和丁丹妮,在张惠的问题上,令何素业很是嘴叹了一番。

    作为市委办的老人手。何素业对于张惠的情况自然了解的比较详细,也知道他一直都是市长钱宝银在堰湖区的代言人,这次居然被陈子华三言两语就摆平了。斗志昂扬的立下了军令状,这在何素业看来,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早上从市委出。到现在还没有用餐,看看时间已经是午后了,何素业在快要离开堰湖区县城的时候,侧过头对身后的陈子华请示道:“陈书记,出了堰湖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