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真的不可能完成? (第2/3页)
》,后世学者把他和周易参同契的创作者之一淳于翼合为一人,事实上两人的事迹并不相同,淳于翼只在桓帝初期时当过洛阳市长(管理市场的),之后隐居,而淳于斟做到县令并且在灵帝时任大将军掾。
鉴于二人同姓同籍,所以系统将两人设置为父子关系,并让淳于斟继承了参同契的一部分。
费这么大劲才找到的人物,自然不会让许强空手而归,淳于斟非常感谢许强对窦家的援手,而与妫皓这种有大家族背景的人不同,淳于斟这种逸民,对会稽郡独立很有兴趣,因此修书数封,让许强jiao给几位京官。
这几封信就不仅仅是引荐作用了,系统显示这几封信能对刘表的任务有帮助。
许强信心提升,便又到几位吴会籍的官员家中走了一圈,借着击败山阴宿贼的声威,向这几家的族长各讨到一个捎带家书进京的任务。
熹平二年(173)十一月,在确认孙坚还在休“婚假”,短期没有出战迹象后,许强终于带着一帮手下,回到久别的洛阳。
怀里的书信还热乎,许强便先拜访几位吴会名士,在京城那么久,他对这几位是仰慕已久,就是无缘一见。
第一位是会稽人盛宪,字孝章,前不久刚刚由尚书郎转任shì御史,妫、盛二家是世jiao,妫皓的书信很有用,再加上淳于斟的书信、许强本身的声望、盛家的家书、桓彬冯方的见礼,盛宪的态度极为热情,并且接过刘表的书信认真阅读良久。
但就在许强认为有戏的时候,盛宪叹了一口气,将书信jiao回:“此事干系重大,仆不敢承担,还请阁下另就高明。”
许强惊讶,赶紧说出一堆理由,想挽回盛宪的心,没想到盛宪的表情逐渐转冷:“此等割地之论,若是落在他人眼中,只怕就要向洛阳令举报了,阁下还是离去吧!”
灰溜溜跑出盛宪的官舍,许强暗作检讨,照有限的史料来看,盛宪应该是反对国家分裂的,否则日后他应该为孙策效力,而不是被孙策杀死了。
许强调整心态,第二个拜访山阴人,议郎韩说。
韩说是个老好人,看过刘表书信后,没有对许强变脸,却是微笑道:“景升之书有理,只是吾家于山阴,朝廷若是弃去会稽一部,吾家或举家内迁,或沦为叛民,若是由我上表,帝君会作何设想?”
许强愣了半刻,确实无话可说,韩说还真的不适合上这个表啊。
许强的第三站是无锡人高彪,现任郎中,在东观校书。
许强在无锡解过高家之困,又有高岱的家书,所以高彪的态度还要更好一些,好感也达到了14点之多。
然而刘表的书信还是被退了回来,高彪只说了四个字:“时机未到!”
高彪是有名的“讷于言”,再问也没有更多解释,许强只能怏怏离去。
下一位是尚书仆射,会稽乌伤人杨璇,这位杨璇曾经在零陵用石灰、火马战术大破苍梧、桂阳贼,可称名将,许强是最期待一见的。
(《资治通鉴》将杨璇破桂阳贼的事迹放在18o年,错得离谱,看看杨璇的本传,再加上集解提供的资料,就会明白那次战斗生在165年左右。)
没想到,在杨璇的官舍里,许强居然还见到陈球和张温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