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节 台湾 (第3/3页)
对日本的任何其他重大步骤,例如对冲绳的进攻。也将同样受到延迟。反而言之。先攻吕宋也比较安全。联军到吕宋的交通线不仅“
也容易保护,假使只隶仍在日军手中。则到台湾型圳浅就很难确保安全:
参谋长李海认为,台湾第一的路线虽可能提早结束太平洋战争。但就保护生命和其他资源而言。攻占吕宋并跳过台湾的路线也许成本较低廉。他和大多数陆军计划人员都赞成采取时间较长而成本较低的路线。此时老麦又有高见,他认为台湾第一的战略不仅要损失较多的生命而且也会浪费较多的时间。他准备向参谋长保证在登陆之后,只要四星期到六星期的时间即可完全占领吕宋岛上一切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马歇尔虽然仍相信就战略而言,台湾第一的路线比较理想,但也开始忧虑其成本太高,尼米兹对于成本问题不表示意见,却指出在台湾之后再占领吕宋将比较容易,而且也不会延后整个战争的步调。海军上将则仍宣称他深信台湾第一路线可节省时间,所以就长程而言,可以减少生命的损失。
当这些讨论还在华盛顿激烈进行时,中国内地的情况又生了重大的变化。口月中旬,史迫威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报告说,日军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攻势已经使美军失去了第十四航空队可以有效支援美军入侵吕宋或台湾的最后基地。这些航空基地在丧失之后一时也无收复的可能,所以除非美国能够大力配合这新一次的中**队反攻计划,否则攻占台湾。那就绝对是一个梦想。
史迪威的本意,仅仅是让华盛顿能够适当的派兵参加定于略年年底起的中国战区反攻计哉”但是他没想到。这个消息立即对华盛顿产安了明显的冲击。
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意图原为扩大在中国东部的机场,以供一凹空击日本、朝鲜、“满州”及中国台湾之用。现在这些基地已经基本丧失而且联军也无法将其收复。于是在中国海岸攻占港口的需要也随之丧失其迫切性,因为占领港口的目的本是为了在中国打通一条良好的补给线以便展这些航空基地。更进一步说。攻占中国台湾的主要理由就是在中国海岸构成一个重要的踏脚板,现在也变得不相干了。
至于将大量陆军从太平洋运到印度洋。再翻越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地区。绕过大半个地球去中国东方参加对日反击作战,美国陆军根本想都没想过,那样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不比打一次登陆作战的消耗要
所以对史迪威的要求,马歇尔在罗斯福那儿明确反对。他表示只愿意输送一批军火,让中**队试试看能不能收伏东海岸,但绝不会多派一个美国士兵去中国。
这样一来,中国的反击行动,除了最多能得到一点物质支持外。根本不可能再得到多余的兵力支持。
此种展遂迫使海军计戈人员必须重新考虑台湾南部和厦门计划,大多数海军人员都认为若仅入侵台湾而不同时攻占内地一个沿海港口,则毫无意义,因为中国台湾当时缺乏足供大舰队停泊的港口也不能提供联军在西太平洋所需要的后勤基地。所以问题是:假使在中国海岸上已无建立和展港口的需要,为什么还要进攻中国台湾的任何部分呢?陆军方面先表示反对的意见。
陆军航空军的一凹重轰炸机,若以中国台湾北部为基地来执行对日本的作战,毫无疑问是比从吕宋北部,马里亚纳群岛,或中国西部都更较便利,但若仅以中国台湾南部为基地,则比起其他基地,所获利益也就非常的有限。事实上,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豺和蒂尼安叭二岛距离东京比中国台湾南部还较近,而且不受日本空中拦袭的威胁。甚至吕宋北部虽较远劝多公里,但比起台湾南部却又有其他的优点:那里有较大的空间可供修建一孙机场之用,而且对空中攻击也比较安全。最后,即令尼米兹能在喃年3月,日入侵中国台湾南部,而凹也还是要到暮春或初夏的时候方能开始从那里动作战。但陆军航空军早已计在,懈年底以前即开始利用马里亚纳群岛动凹的攻击。简言之,陆军航空对中国台湾已经丧失兴趣,而开始与其他陆军单位一致反对台湾南部和厦门计划。
一种明显的政治考虑也对吕宋与台湾的辩论产生若干决定性影响。麦帅认为美国不应跳过菲律宾任何部分的理论是不可轻视的。尤其重要的是李海也持同样的观点,因为李海与罗斯福总统关系密切。并代表总统出席参谋长联席会议。所以那些参谋长们对于他的意见不敢等闲但无论政治关系如何,台湾与吕宋的问题还是要根据军事利害来作最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