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节 历史的转变 (第2/3页)
用于解救那些投奔的同胞。每当日军现“投奔者。”而企图开枪射杀时,中**队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开火进行压制。为的就是帮助那些同胞。
为此,两军还生了好几次小规模的交火冲突。
日军几次抗议无果之后,随即也不再白费口舌,很干脆的和**在前线展开了自由行动,哪怕为此而继续爆冲突而在所不惜。
因为日本人很明白,如果坐视大量中国人投奔自由国民政府所在区域,而不加以阻止的话,那绝对会让他们占领中国的土地成为一片废墟。为此所做努力而全部白费。
所以他们一边加强前线的监管。修建了大量的铁丝网和堡垒,不是为了阻挡对面的**,而是为了防止身后的中国人逃跑。并且不断在沿线树立大幅警告派和威胁标志。威吓那些“投奔者”不要冒险。搞了大量“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烧杀屠戮,大搞白色恐怖。同时他们还在日占区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习年限中的比重,目的在于从小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教科书中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把日语定为国语;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如此种种措施下来,虽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人投奔西南的行动,但还是总有国人冒险一试,为了就是回到“祖国”的怀抱。
日军在的种种恶劣行径,激权了中国人的极大反“※
侵华日军沦陷上海期间,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正躲在上海的租界里避难,他原以为自己住在租界里还是比较安全的。想不到有一天,竟有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求梅兰芳能够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电台演出并播音。梅兰芳深知日本人的此番用意。想借梅兰芳的京剧演唱声音来粉饰日军占领下的祥和与太平,这自然是梅兰芳十分不情愿做的事情。于是,梅兰芳以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不好,马上就要到香港等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
拒绝日本人的邀请后,梅兰芳觉的自己不能继续呆在上海的租界里了。便托正在香港交通银行任职的一位好友帮忙联系在香港演出的事务。惯年4月,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剧团来到了香港。事先安排的演出结束后,剧团按时返回了内地。梅兰芳鉴于内地的抗战形势急转直下的局势,侵华日军相继占领了内的许多城市,虽说有很多日本人喜欢他的京剧,但给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人演出京剧,则是他十分不情愿的。于是,梅兰芳决定暂时留在香港定居。
在香港定居期间,梅兰芳深居简出。但他不忘学习,除了学习英语、世界语之外,还学绘画。自从剧团离开香港后,梅兰芳就再没有用胡琴吊过嗓子,他对外总说自己的嗓子已经退化,不可能再演出了。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梅兰芳有意地蓄留了胡须,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