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三节二战前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九十三节二战前夜 (第1/3页)

    不可夫非常聪明。对千军事指挥,那更是可以用天赋牢越不形容。

    诺门罕二期战役陷入僵持,并没有让这位未来的苏联元帅有所惊慌。实际上,那一战虽然没有击败日军,但起码也算是粉碎了日军突破的企图,所以战略设想上,并没有遭到破坏。而对于战场上彼此装甲部队的战术应对,朱可夫根本不放在心上。

    对于日军战车部队的战术改变。朱可夫本来就觉得不是一个难以应付的战术,何况在苏联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接触行动后,早就得到了一些日军可能会有战术改进的情报,对于针对性战法,已经提了不少意见。

    现在朱可夫仅仅是稍微翻了翻中国西南联盟提供的情报,结合自己心中所想,就想出了应对日军战车部队的方法。并且在范哈儿不断的催促下,担心因为反攻迟缓,而让日军将优势扩大,进而改变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对日态度,朱可夫马上部署好了反击行动。

    相比较而言,为了应付国防委员会和安全委员会的调查,认定自己在早前战役中没有指挥责任,朱可夫到是头痛万分的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才最终应对完了那些秘密调查人员的询问。

    苏日两军在诺门罕的绝对差距。让苏军可以在战斗过程中,完全占据主动。仅仅一次不成熟的战术改进。并不能改变诺门罕这次刺刀见红大战的直接结果。

    哟耸7月,苏日战事在稍微平息了几天后,就再次在诺门罕附近爆。

    这一次战斗空前激烈,但是战斗过程,却是极为快,短短几天时间。就快的分出了胜负。

    日军损失大量兵力才突进的几公里战线,在苏军采取步坦协同快突破的战术后,就马上一溃千里。不仅丢掉了之前占领的阵地,反而苏军打入了伪满境界,将战斗结果完全逆反过来了。

    这一结果,再次让外界大跌眼镜。

    德国对于日军战力的观察评价提升。根本不能改变苏日之间的实力差距。也许打海战的话。现在的苏联海军还不是日本海军对手。但仅仅论陆战,尤其是在蒙古这样适合坦克装甲集群作战的大草原上,苏日之间的陆军差距,那是非常明显的。

    七月份的这次战斗,不仅让名将朱可夫的战术指挥能力,再次在苏军中得到确认,同样也使日军的“西进”梦想完全破碎。

    集合了日军绝大部分战车力量的第飞卑团,在最后一次决战中,几乎完全被击溃。

    而这支完全由传统日本军人指挥的部队,在战斗中现了大量的问题,甚至生指挥官为了团体荣誉,白白让大量有生力量去送死的情况。这些此前常被歌颂的牺牲精神。在此战后,却是被军中某些将领要求检讨,认为牺牲也要看实际情况。但是这种声音,很快就被军中保守派镇压了下去。

    出于某些原因,希特勒和德国高层明明非常期望日本和苏联继续作战。但是在苏日战事爆后,德国却并没有对日本提供公开的或者秘密的军事物资支持,仅仅是在情报和军队组织上,提供了秘密的帮助而已。

    因为这个时候的德国和苏联明面关系其实还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不下于对日关系。所谓德国早就想唆使日本进攻苏联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德国的要目标。是西方的法国和英国,苏联属于还需要稳住的对象。日本进攻苏联。当然可以让德国的东线安全很多,但是即便日本不进攻,德国也有方法安抚好苏联。

    此时的苏德关系密切程度,就已经很好的说明了问题。接下来两国共同瓜分破烂,就是最好的例子。

    时于二战前的苏德关系,后世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那就是斯大林和希特勒都计划下手攻击对方,只不过希特勒先下手罢了。

    虽然从各种事实分析,情况并不是如此,但是双方彼此怀有提防心思。那肯定没错的。相比较而言。两国关系中,苏联更占据了主动。是他一直主动在对德国示好,而希勒特。则是趁机选择暂时稳住这个对手罢了。

    苏联在德国与英美的冲突中扮演的是一个亲德的形象,他命令美国**煽动工人拒绝给送往英国的军用物资运货,并向德国移交了大批德国纳粹反对派。甚至当德军攻入刚刚和苏联签订了盟约的南斯拉夫后,斯大林还命令南斯拉夫**不许抵抚。(直到德军入侵苏联后。南共才开始反抗德军。)为了向德国提供其急需的各种生产原料,苏联还和美国专门签订了一个协议。而这个经贸协议所得的几乎所有物资都以苏联为中转站直接送往德国。

    直到德国为的轴心国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杀进俄国时,听到消息的斯大林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还激动地对德国大使苏伦堡问:

    “我们做了这么多,为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